618变数:客流量下降,谁是“幕后黑手”?

流量乃电商头等大事,关乎生死存亡。近日,关于618线上店铺流量大降的新闻快速成为焦点,文中宣称“商家流量断崖式下降50%”,这是用个例来刺激观众的眼球,然而,抛开媒体惯用的夸大表述手法,今年的618的确出现了变数,电商流量下降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以某大型电商平台大家电的访客数为例,今年进入618促销周期以来,第22-24周平台访客数同比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618假期3天访客数同比下降5.4%。

618期间大型电商平台流量增长遇到瓶颈,这时候电商人迫切想知道的就是,这只是偶然现象,还是大势所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明白618流量瓶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影响因素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笔者认为影响618电商平台流量表现的因素可分为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两个维度。其中,长期因素相较短期因素,对电商流量的影响波及面更广,且影响时间也更加持久。

短期因素

事件分流:今年618恰逢世界杯赛季狂欢,消费者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618大促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世界杯事件分流的影响。

节点分流:年中大促已经成为众多商家必备环节,各平台、店铺纷纷通过店庆、周年庆、年中促销、品牌日、品类日等多种形式展开促销,这样的高频率的促销节点对市场起到明显的分流作用,与此同时,618等重要节点促销周期在变得越来越长,加上复杂的优惠计算公式,让很多消费者直呼智商被碾压。

长期因素

人口红利消退:电商自诞生以来,搭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一路风光无限,触网的人口红利一直是电商的重要增量来源,然而,发展到目前,人口红利明显消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我国在2018年的网民数量已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随着乡镇触网、农村触网的深入发展,全国网络用户已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尚未接入互联网的人口变得越来越少,单纯依靠人口红利驱动增长将变得越来越难。

去中心化趋势:电商流量逐步进入存量阶段,呈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互联网发展至今,是一个购物选择不断丰富的过程,然而,现在已经到了信息过载的阶段,过量的信息增加了人们的决策负担,电商也面临同样的困境。所以,接下来电商的发展逻辑,将是帮助人们做信息筛选,减少人们选择的负担和成本。社交(拼多多、微信、什么值得买等)、短视频等应用围绕人们的生活圈聚合流量,在消费决策中加入了社交因素、娱乐因素,形成了电商消费的新入口。这些新入口短时间内不会撼动原有的大电商格局,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传统电商起到分流效果。

消费习惯变迁:“以用户为中心”已经是商业的共识,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人的变化,关注消费习惯的变化。旅游已经成为大众欢度节假日的标准姿势,于是,节假日出游人数屡创新高,越来越多的人的习惯从节假日购物转变为节假日旅行,这是影响商家促销节奏、促销资源分配的重要长期因素。所以,商家需要及时调整思路,商品形式、内容可以结合旅游展开,也可以从节前、节后获取更多的商机,总之,商家活动要更好地匹配人们变迁后的消费习惯。

以上是笔者为大家揭露的618流量之谜,坐吃电商流量红利的粗犷式增长已经结束,围绕体验,展开电商的精细化运营和打通线上线下的无界体验将是下一阶段的竞争核心。(刘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