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立特尼亞爲何要從衣索比亞獨立建國?

克里奧爾


厄立特里亞面積12.4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670萬,扼守紅海、亞丁灣與曼德海峽的交通要塞,是非洲東北部重要國家。歷史上的厄立特里亞地區是埃塞俄比亞的經濟、文化與政治中心,然而卻因為西方殖民者的到來而改變。



阿克蘇姆帝國衰落以後,埃塞俄比亞的統治中心不斷向內陸高原轉移,而厄立特里亞地區不斷處於統治邊緣,16世紀這裡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領地,1869年以後,這裡先後成為了意大利與英國的領地,被殖民統治了多年,厄立特里亞與埃塞俄比亞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淡薄。

1950年,聯合國決定讓厄立特里亞與埃塞俄比亞組成聯邦,但是允許厄立特里亞擁有自己的憲法、議會與獨立的政府。1962年,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強行取消了聯邦制,將厄立特里亞廢成了一個省,引起了厄立特里亞的強烈不滿。

厄立特里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也引起了西方國家的干涉。最終,厄立特里亞反抗了數十年,脫離了埃塞俄比亞。


澹奕


謝謝邀請~前面幾位說了經濟和地緣,這裡來說說國際體系的影響(體系論在國關學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其歷史來看,厄立特里亞在二戰後成為英國的託管地,當時這個安排多少就埋下了伏筆(當然,英美都愛玩分而治之這一套,總之都是小國都得求著我我不是才有權力麼)。後來其與埃塞俄比亞組成的共和國也是聯邦制的,說白了,想聯就聯,不想聯可以走(像美國內戰期間那樣用戰爭不讓聯邦出走的得有國力和武力啊!),所以其內部一直有著一股獨立思潮和勢力。

冷戰期間,美蘇在非洲的爭奪中,也多少要運用一些對自己有用的“反對派”,部分有獨立意願的厄政治勢力就得到了支持,錢和槍是最主要的。母國當然不樂意,乾脆就開打,正好和埃塞的內戰(美蘇支持的)攪和到一起……然而厄也並沒有能夠完全獲得獨立

直到冷戰結束後,蘇聯沒了也就沒人支持了,美國一看這個地方不錯啊(見下圖),無論戰略和交通上都需要。又有人要獨立,很符合世界警察彰顯“正義”的時候啊,準了,這樣我就能隨時用了。於是,打了多少年沒獨立成果的厄立特里亞,在聯合國的斡旋下,通過公投成為獨立的國家。

所以,內有分裂主義思潮,外有國際體系中的大哥幫忙,其就這樣獨立了……

要懂更多的知識,咱們照理文化系列的節目,瞭解一下咯!特別是照理家族後起之秀“照理觀知”的今日頭條(全網各種)號!


照理觀知


厄立特里亞佔據著非洲東北部的重要地理位置,與蘇丹共和國、埃塞俄比亞以及吉布提相鄰,掌管紅海進出印度洋的門戶。在地形地貌上,厄立特里亞是以高原和平原為主,雨水較為充沛,豐富的自然資源。

鑑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該地也是殖民者的戰略重點,1889年厄立特里亞成為意大利的殖民地。其被殖民歷史終結於二戰之後,意大利放棄對其的殖民權後,1952年厄立特里亞成為與埃塞俄比亞結成聯邦的自治體,有自己的憲法、議會以及獨立的政府。

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是1962年埃塞俄比亞取消聯邦制,激起了這個長期被殖民的國家全體人民的憤慨。接下來30多年的武裝獨立鬥爭,反映出了厄立特里亞人民強烈的民族獨立訴求,團結一致的對外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厄立特里亞的獨立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體現了人民民主的集體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