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道理财算术题,50%的答案不一样

最近朋友向俺抱怨,自己基金的收益率,算起来就是和基金公司算的不一样,总感觉基金公司算错了,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基金收益率就是小学数学题,套公式就可以了:收益率=(赎回或转出金额/认购或申购或转入金额-1) *100%,很简单。

下面给大家抛一道IQ算术题:

老刘省吃俭用,攒了100元。某日投入100元申购基金A,基金净值1.0,共100份;

1个月后,基金净值涨到1.4,于是赎回40元,此时持有100-40/1.4=71.43份基金A;

又过了1个月,基金净值跌倒1.0,又投入28.57元,抄底买入,持有基金A又回到100份;

1年后净值涨到1.5元,100份全部赎回了150元。

请问收益率多少?

老王算得收益(40+150)/(100+28.57)-1=47.78%;

老刘算得收益150/(100-40+28.57)-1=69.36%

相差这么大,到底哪个对?

按理说,基金的收益率计算方法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滚动投入的资金既有可能源自

新增,也有可能源自首期投入后(局部)赎回或转出而形成的存量资金。再加上不同的人对后一种资金的认识不同,所以,就容易造成一种印象——基金的收益率,似乎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一次性认购(或申购,或转入)的基金,如果中途没有作任何加仓减仓,赎回或转出也是一次性的,那么,这个收益率最简单,计算公式是:收益率=(赎回或转出金额/认购或申购或转入金额-1) *100%

如果是多次买卖(同一只)基金,也就是在首次投入到最终彻底赎回之间有过加仓减仓,那么,这个收益率的计算就稍微复杂点。

大体上当然是:收益率=[赎回、转出累计金额/(认购+申购+转入金额)-1]*100%

但对于分母部分(认购+申购+转入金额),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

下面我们来重点扒拉扒拉分母部分造成的差异:

比如文章开头的算术题,老刘开始投入100元,以后再也没增加新的原始资金,而是在这100元内滚动地进行申购/转入和赎回/转出,那么,具体操作是这样的(为使计算简单,在最终全部赎回前只增加一次买,并卖忽略手续费):

这是基金公司的计算方法。不管你滚动投入的是在首次投入金额范围之内的,还是新增的原始资金,都一律算成新增投入。和老王计算结果一样:

基民都大多都是这么算的,和老刘算的一样:

基民自己的计算结果,也有两个收益率,但前一个显得合理些。

对比AB两种方法,可以发现:同样的投资,如果赢利的话,基金公司计算出来的收益率要略低于基民自己计算出来的结果

注意:

同样的投资——这里指在不增加新的原始资金的情况下多次买卖,如果是亏损的话,基金公司计算出来的收益率就要高于基民自己计算出来的结果,也就是说,基金公司计算出来的亏损程度,不如基民自己计算出来的那么严重

所以,最好不要盲目去高抛低吸,操作不当,自己感受到严重的亏损,基金公司没那么敏感,它把你的瞎折腾当成你在追加新的资金,投资总额的分母不断变大,也就把亏损率降低了

你自己觉得亏损了20%,它认定只亏损了3%,这就是在原有资金范围内瞎折腾带来的可能后果。

关于基金的收益率,基金公司的计算方法可能更为专业,更为正确。但是,基民自己的计算方法好像也有一定道理。你觉得呢?想知道更多靠谱的投资方式,一定要关注“财子佳人”微信公众号(Czjr0001),或者上蚂蚁财富搜“金贝塔”,留言和我们的讲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