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學習習慣系列(六)時間管理-番茄工作法

作業寫不完,課後複習慢,沒時間記單詞,意志力差、拖沓熬夜....

我們可能患上了當下流行的“拖延症”

本文是學霸學習習慣系列第六篇—時間管理。

這樣的場景你是否很熟悉?

學習中的你:

科目多作業多,無任務計劃,無時間規劃;邊學習,邊聽音樂;微信QQ閃不停,回覆不停;做一會作業上客廳溜達,看看媽媽在看什麼電視劇;作業中途上衛生間半小時不出來;熬夜睡眠不足...

工作中的你:

工作中不知不覺走神幹別的事?設置了很多任務清單,例如上午要做一個工作報告PPT,下午要寫一篇公眾號,晚上要看20頁書。忽然想起上午老闆還有個會議,同事幫忙做一些事,微信有個朋友還沒回復,不知不覺就到下班時間,PPT、公眾號文章還沒寫完。

這樣的情況每個人都會遇到,我們可能患上了當下流行的“拖延症”。時間都去哪啦?

如何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高效、專注呢?

我們介紹最受歡迎的時間管理方法——番茄工作法。

一、什麼是番茄工作法

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於1992年創立了番茄工作法。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是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他在大學生活的頭幾年,曾一度苦於學習效率低下,於是他做了個簡單的實驗:我就不信我不能專注10分鐘。

他找來形狀像番茄的廚房定時器,調到10分鐘來督促自己專注。後來,他把這個方法加以改進,形成了番茄工作法。

一句話描述番茄工作法:列出每天工作任務,並分解成為一個個25分鐘的任務,然後逐個執行完成。

番茄工作法有兩大作用:

第一,能夠讓你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務,減少拖延,從而更好地掌握時間。

第二,幫你專注地完成任務,實際上就是幫你掌控生活。當你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你就能獲得比別人更大的成功率。

二、如何執行番茄工作法

(一)前期準備

準備環節要做三件事:

列出今天必須完成的任務;

預估每個任務要花的番茄鍾,以番茄鍾為單位進行統計;

準備好番茄鍾(或番茄鍾APP,如滴答app)

番茄工作表以完成番茄鍾為準,有兩大好處:

一是把大任務拆解為番茄鍾,有效化解大任務帶給人的壓迫感,緩解拖延症;

二是以一個標準的番茄鍾計時,能建立完成一個任務要花多長時間的“時間概念”,從而有效反饋工作效率。

(二)執行番茄法三個步驟

1.列出任務,預估時間

第一張待辦任務清單:記錄下腦海中所有要做的任務,清空大腦。(圖1期中英語複習任務清單)

第二張番茄鍾工作表:專門列出今天要完成的任務,並預估每個任務的時間(圖2今日番茄鍾任務清單)

圖1 期中英語複習任務清單

圖2 今日番茄鍾任務清單

2.專注工作,減少打斷

番茄工作法著重強調要保證在25分鐘的時間內專注做同一件事情。從心理學上說,這涉及心流的體驗。

心流是人們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們處於這種情境時,效率高,往往不願被打擾,即抗拒中斷。

例如,寫作業時回覆了朋友圈的評論,看起來只花了不到5min,但是它打斷了原先的狀態。心流狀態被打斷後,重新進入心流狀態,需要10-15分鐘時間。表面上回覆評論只花了5min,實際上你需要15-20min才能重新進入之前的心流狀態。

如何減少打斷呢?狀態打斷分為內部打斷和外部打斷。

(1)減少內部打斷

內部打斷是被自己的念頭和想法所打斷,例如想吃個水果。

解決方法是將“想吃水果等”想法列入待辦清單,不立即去做。等這個番茄鍾結束,再去做。

(2)減少外部打斷

外部打斷是被外界因素打斷,例如朋友讓你發個文件。

解決方案是告知、協商、計劃、答覆四個步驟。先告知他“現在我正在寫公眾號文章,大約需要25min”、與之協商“能否25min發給你”、寫入計劃清單“發朋友文件”、番茄鍾結束後執行、回覆。

3.合理有節奏地休息

學會休息才能形成工作休息的節奏感,保證大腦有精力完成後續的番茄鍾。高效工作的大腦,會喪失全局思考的能力。

每個番茄鍾之後要保證休息。正處在心流狀態,番茄鍾結束同樣需要休息。

休息的兩個建議:

休息的時候儘量不要動用腦力思考,可選擇冥想、睡覺,或者喝杯咖啡等;

儘量讓自己的休息形成節奏感,即25分鐘的專注,然後5分鐘的休息。

(三)後期回顧

預估的工作時長和實際番茄鍾進行對比,找出差距的原因,把經驗和總結應用到下一次的番茄工作法中,持續改進。

三、番茄工作法的原理與適用範圍

1. 從設計上看:用倒計時的方法,巧妙地調動了人們的緊迫感,提升了專注力。

2. 從學習週期的角度來看,一個倒計時番茄鍾時間和一段休息時間相配合,有助於大腦的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的交替使用。

3. 從學習視角看,番茄工作法的原理來自於戴明環理論。

【戴明環理論】

PDCA循環又叫質量環,戴明博士在管理學中的一個通用模型,廣泛運用於持續改善產品質量的過程。

PDCA,P是plan,制定計劃,D是do,實施行動,C 是check,檢查成果,A是Adjust,調整改進。

戴明環是不斷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反饋檢查,改進完善,再製定改進後的新計劃,這是一個不斷完善和自我進化的過程。

1.番茄工作法三步驟:列出每天工作任務,並分解成為一個個25分鐘的任務;專注執行,減少打算;合理有節奏休息

2.番茄工作法的原理來自於戴明環理論(PDCA)。本質上是不斷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反饋檢查,改進完善,再製定改進後的新計劃,是不斷完善和自我進化的過程。

番茄大法,親測好用。

下一篇文章,與你分享如何高效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