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今年三伏天「超長待機」,讓人聞風喪膽的40天來了

據說這張圖特別能形容昨天的氣溫,

路邊一隻錐形路障都熱中暑了。

錐桶:師傅,我堅持不住啦!

在剛剛過去的一週,

整個西安都籠罩在這首歌的單曲循環裡

↓↓↓

好不容易熬到這周,

緊接著一個消息,卻讓人

這個消息就是

今天開始要入伏了!!!

7月17日初伏要來了

今年三伏天共40天

又是plus加強版!

2018年三伏天一共40天

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為初伏,10天

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為中伏,20天

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為末伏,10天

接下來的日子,

可能要全副武裝才敢出門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

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今天西安城區可能達到40度

省氣象局發佈高溫藍色預警

陝西省氣象臺7月17日09時00分發布高溫藍色預警: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預計未來48小時內寶雞東部、楊凌、西安、咸陽南部、渭南南部、安康、漢中東部、商洛南部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5度及以上,西安城區、安康東部局地可達40度.

預計未來的40天,

咱西安人的日常將是這樣滴

↓↓↓

外面的世界

“上蒸下煮”

哪哪兒都是熱ཽ熱ཽ熱ཽ

氣象臺的預報時準時不準,

但在預測高溫的時候,

好像準確率真的近似百分之百。

讓人聞風喪膽的三伏天大戲即將上演。

這次的三伏天來得猛烈又暴力,而且還是超長版的40天。對於我省大多數地區來說,近期天氣都是相同的配方:溼度大、溫度高、晝夜悶熱不停歇。免費蒸桑拿的機會,可要好好把握啊!

今天(17日),西安將開始進入初伏第一天。

直到8月25日,才宣告出伏。

所以說,大家不要著急,再忍40天,就涼快了!

酷暑難耐!

你以為防暑降溫才是頭等大事嗎?

不不不!

今天開始進入伏天

你必須做的事——防寒!

不少人一味兒貪涼身體卻有些吃不消,各大醫院門診中“空調病”逐漸多了起來。

“我頭有點發暈,走路腳像踩在棉花上一樣,大熱的天不出汗,還冷得直哆嗦。”16日下午,47歲的濟南市民張先生穿著厚厚的外套,和醫院大廳內清涼穿著的人群顯得格格不入,“昨天晚上實在太悶熱了,我吃了兩根雪糕,晚上睡覺開了一夜空調,早晨醒來就嗓子疼,感覺頭昏沉沉的。”

本來病情也不是很嚴重,張先生準備扛過去,誰知道越來越難受,只好趕緊到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就診。“渾身的關節都覺得疼,也沒胃口吃飯。”一量體溫,竟然已經發燒到了39℃。

在省城各大醫院門診中,像張先生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他們通常被大家戲稱得了“空調病”。由於長期吹空調,或室內外溫差過大,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和細菌趁虛而入,從而引起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的一系列不適症狀。

如果長期處於空調環境中,低溫會刺激血管急劇收縮,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引起關節受冷疼痛,尤其是對於關節炎、頸椎病和腰椎病的人群,容易造成脖子和後背僵硬、腰部和四肢痠痛、手腳冰涼發麻的常見症狀。

長期處於空調這種乾燥的環境,眼睛也會發澀、皮膚感覺緊繃難受,鼻粘膜和氣管粘膜都會變幹受損,感冒等細菌和病毒就容易趁虛而入,導致乾眼症,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呼吸道不適,以及頭暈、頭疼等感冒等症狀。

長時間吹空調還會導致消化系統受涼,胃腸血管突然收縮,消化功能降低,容易出現上吐下瀉的胃腸炎症狀。此外,“吹空調吹成面癱”的消息也經常見諸報端。

又到了夏季養生重頭戲“三伏貼”上場的時候了。按照中醫說法,“驅寒固本,冬病夏治”,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補充人體陽氣最佳時節。

7月17日是頭伏第一天,很多人都會爭貼三伏“頭一貼”。各大醫院的貼敷名額幾乎約滿。專家提醒,貼三伏貼以不發泡為好,貼敷後應忌口。

入伏以後吃啥呀?

看這裡

“三伏天”的衣住行

1. 最好選擇易吸汗、寬鬆、透氣的衣服,貼身衣服最好是純棉製品。

2. 宜穿淺色衣服

3. 要注意勤洗勤換

4. 室內公共場所溫度過低時,可適當增加衣物。

1. 適當增加午休,保證睡眠時間。

2. 電扇不要長時間對著身體吹。

3. 進出空調房間注意適應室內外溫差,室內空調最佳溫度應設在26—28度。

4. 不宜在陽臺、樹下或露天睡覺。

1. 儘量避免或減少戶外運動,尤其是10—16時不要在烈日下外出運動。

2. 若外出,應採取必要防護措施,如打遮陽傘、塗防曬霜等,帶上充足的水或防暑藥品。

身體

1. 眼睛最怕曬。烈日下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

2. 頸椎最怕吹。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5攝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節,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3. 腸胃最怕涼。夏天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這個季節少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

4. 晨練最怕早。夏季空氣汙染物最多,晨練時間不宜早於6點。

這些你都get了沒?

轉給身邊關心的人!

來源:陝西氣象臺、人民日報、齊魯晚報、健康時報

出品: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