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新网:IDC业务优势何在?潜力何在?

资本市场上,谈及计算机行业,云计算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作为贯穿未来数十年的机会,今年以来,深入垂直行业的SaaS厂商泛微网络、卫宁健康、长亮科技等表现不俗,年初至今涨幅50%以上;为SaaS搭建平台的PaaS厂商东方国信、宝信软件等虽回调较大,但年初也经历了大幅上涨;为PaaS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IaaS厂商,如阿里、腾讯等,目前没有在A股上市;但是再往前端走,为IaaS提供机柜资源和运维服务的IDC厂商,A股上市公司倒是不少。

在A股诸多IDC上市公司中,光环新网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获得了众多券商的推荐。

一、IDC业务:承载云计算的基础

光环新网的IDC业务,主要包括主机托管(机位、机架、 机柜、 机房出租)和管理服务(系统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排除服务等),在此基础上提供安全防护(防火墙防护、入侵检测等)和增值服务(负载均衡、智能 DNS、流量监控等)。

简单来说,就是光环新网购买土地、建设厂房,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客户所需要的机柜。然后,客户把其服务器、存储等放在光环所建设的机柜之中。

说穿了,IDC业务就是一个金融地产业务。一般的租房业务,把房子租给别人,然后获得租金;光环,把定制好的机柜、机架出租给别人(放他们的服务器等),收取租金。

看起来,IDC业务好像并没有什么太高的壁垒,那么为什么诸多券商都把光环作为推荐标的呢?

核心原因:位置。

二、核心城市IDC的稀缺性

我们首先看看,IDC建设的关键因素。

根据华创通信的梳理,主要因素有以下这些:

从图中可以看到,核心城市首先发生自然灾害概率普遍较低;北上广背靠骨干网络核心节点,网络质量最好;优秀IT人员明显较多;大量互联网公司也是布局在北上广地区

因此,核心城市对于IDC的需求会保持持续旺盛。根据工信部数据,整体北上深核心城市的数据中心上架率(可以近似理解为建好的机柜出租的百分比)在60%到70%,而西部地区只有30%

再看供给:北京地区的供给尤为紧缺。《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明确规定北京城六区禁止新建和扩建IDC、北京全市禁止新建和扩建IDC(PUE值在1.5以下的云计算IDC除外)。

因此,掌握北京地区的IDC资源,可以说就掌握了“金饭碗”。

而根据光环的规划,公司的2020年前的机柜除了少数在上海之外,其余全部在北京。

因此,只要公司的IDC规划能够实现,未来三年公司的IDC业务年化35%的增长并无问题。

三、光环需要融资来实现IDC的扩建吗?

需要,但是不太会摊薄公司的EPS。

首先,公司账面上的现金最近两年增速50%以上,目前已经达到5亿元。

其次,从建设成本看,按照单个机柜建设成本10万元/个,每年8000个机柜,公司每年共计需要8亿元。由于账面现金不足建设成本,预计公司需要再融资。

最后,假设未来三年融资10亿元,则按照当前股价需要付出约80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约6%。因此,即使通过股权方式融资,对于EPS影响也不大。

四、公有云服务价格持续下降是不是会影响公司机柜收入?

目前看影响不大。

(1)从机柜收入模式来看,采用定价合同方式。一旦定价合同签订了,合同期内不会变化。公司出租的机柜、机房等和降价的服务器、存储也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2)从海外市场对比来看,根据国信证券数据:equinix最近4年的单机柜收入不仅没有下降还呈现略微上升。而AWS的云服务价格从2016年到2017年一共降价了近60次,以其提供的存储服务来看,其价格2006年的约每GB每月15美分,到现在的每GB每月2美分,下降了85%以上。

五、2020年后,IDC还能扩展吗?

首先,公司的规划是:2020年后仍然每年扩建7000个左右,目的地会从北京适当转移到广州、深圳。

其次,资金来源是:2020年以后,已有4.5-5万机柜每年能产生十几亿的现金流,后面用这些钱来投入新机柜。

根据公司往年报表,80%上架率下单机柜收入平均7-8万元,因此5万机柜带来十几亿现金流不成问题。

那么,到底能不能扩建?

分析几种可能性:

(1)就国内而言,三大运营商合计占比超过60%。结合equinix收购北美运营商Verizon29 个 IDC的案例,未来国内也不排除公司通过购买三大运营商的IDC来进行扩张的可能(当然,由于涉及三大运营商企业性质问题,这个过程可能相对更加艰难)。

(2)IDC行业存在收购趋势。除光环新网以外,万国数据、科华恒盛等在不断通过收购扩大规模。光环新网已经收购了中金云网和科信盛彩两个IDC公司,未来不排除进一步通过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

(3)上海和广州,目前还没有像北京这么严格的限制,有扩建空间。

因此,综上来看,未来2020年后,公司IDC业务仍然大概率具有发展潜力。

(评论员:李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