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王炸”:哈罗有点懵 ofo要去国外发展!

摩拜突然给用户发了一个“大红包”:全国免押金,实打实的免

虽说哈罗的“红包”发的早一些,但还是需要信用分650以上,多少让人感觉不那么干脆和爽快。

ofo更别提了,不但连个“红包”都不发,还想着从用户手中弄点钱。

就在6月中旬,ofo居然取消了全国免押金活动,甚至仅保留的5城也取消了。

与这两者相比,摩拜这次却很干脆利落。

“月卡活动”,“信用值”什么的这些套路都不玩了,押金直接砍掉,简单暴力——不讲理的“王炸”啊。

看来“嫁”给美团后,摩拜似乎不缺钱了,难道这是在走“有钱任性”的套路,用钱砸死哈罗和ofo吗?

摩拜取消押金

现在新用户要想要骑摩拜,扫一扫就OK,无需缴纳押金

老用户的押金怎么办呢?

摩拜也给其想好了后路,可以随时申请退还,在摩拜APP内”我的钱包”页面按照提示即可进行时间,退还时间一般为2到7个工作日内。

但有人体验了一下,居然秒退了。看来摩拜还真不在乎这点押金了。

不过有一点,微信小程序的押金暂时退不了。

估计涉及到第三方平台,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吧。

有人初步算了一下:

按照摩拜单车299元的押金初步测算,摩拜本次免除将接近700亿元押金。

真是大手笔。

据摩拜透漏,此前已有1.05亿用户享受了免押金服务,涉及金额高达300亿。

照此算的话,还将有400亿的押金可免除。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可以免费骑行的用户数将达到2.32亿。

按照“用户喜欢免费”的逻辑,这个人数估计还有增长。

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赶脚。

这还不算。

摩拜还发布了一款时速能达到20km/小时的“摩拜助力车”

这种单车为混合动力,灵活方便,续航里程纯电模式可达30km,混动模式可达70km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用户的骑行距离能够延长到3-5公里。

不得不说,摩拜这套组合拳打的真是漂亮。

哈罗好骑,是吧?我有电动的,更牛。ofo收费是吧,我直接免押金,更魄力

这是要把哈罗和ofo往死里整的节奏啊。

为什么此时取消?

摩拜为何此时宣布全国免押金?

或许很多人对此有疑问,为什么早不免晚不免,偏偏现在免呢?

难道美团的“彩礼”是“婚后”才给的原因?

对此,摩拜副总裁李彧岑的说法是这样的:

“摩拜在全国范围内无门槛免押,为共享单车行业树立了“0 门槛、0 负担、0 条件”的免押新标准,并向全行业号召,加入无门槛免押的行列。”

新标准的事先摁下不表,问题的原因也没正面回答啊。

有人查了相关资料才发现,在共享单车押金的问题上,主流的看法是让银行托管共享单车押金。

可银行也不能动用,而且管理费用极低。

说白了,银行也捞不到什么油水。

那能愿意干吗?

​这不,最近一部刚刚三审法律文件——《电子商务法草案》明确提出:

“电子商务经营者按照约定向消费者收取押金的,应当明示押金退还的方式、程序,不得对押金退还设置不合理条件。”

这也就意味还是把皮球提给了共享单车一方,这样一来共享单车再想打用户押金的主意就没那么简单了。

再加上押金一直是该领域的敏感话题。

如今,摩拜有了美团这个摇钱树,干脆不要押金的举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现在大家或许明白了:摩拜取消押金也是形势所逼

说的好听点就是“顺势而为”

不管怎么说,对用户来说迟到的福利总算还是福利。

可对哈罗,尤其对ofo来讲,简直是要命。

哈罗和ofo将何去何从?

现在讲讲新标准的事。

“0 门槛、0 负担、0 条件”这算是挠到用户的痒处了,也让这个行业有了新的标准。

抛开别的不讲,摩拜这一点干的漂亮。

然而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哈罗和ofo就不高兴了。

哈罗还好说,有阿里这个摇钱树,也能顶得住,无非就是少挣点。

可ofo可就惨了。

资金短缺不说,筹资也是大问题,现在了已经到了卖广告的地步了。

据相关媒体报道,ofo开始卖车身广告,车身广告最低的价位是160元/辆/月,加了车轴部分广告的品牌定制是2000元/辆/月,最低一个月起订,单个城市起售门槛为100 辆。

能挣多少钱呢?

ofoB2B负责人邵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ofo B2B业务目前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

可要花多少呢?

有媒体估算ofo的单月成本支出高达2.5亿元,其中运维成本就达到了1.3亿。

明显入不敷出。

可能也是太缺钱了吧!ofo都有点慌不择路了。

免押金取消后,用户需要购买95元"福利包"才可继续免押金骑行,或者直接缴纳199元押金。

如果不想交,退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有微博网友反馈,在申请退押金界面,ofo给出了这样的提示:"退押金后,你将不再享有199元押金特权,再次骑行可能需要交纳更高押金。"

这不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吗?难道要“杀鸡取卵”吗?

看来,ofo被钱愁的不轻。

7月6日,ofo宣布开启海外市场新战略。海外市场已经完成开拓业务阶段,接下来将开启海外第二战略阶段,深耕重点市场。ofo将对新加坡、美国、法国这一类规模大或增长迅速的地区,进行精细化运营。在新战略阶段,ofo创始人兼CEO戴威直接负责海外业务。

ofo创始人兼CEO戴威直接负责海外业务!这难道不是一场“撤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