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里的非遺|泰山皮影:一口道盡千古事 雙手揮舞百萬兵

聖山得名賴孔儒

民心敬仰有元君

巍峨泰山文化大天地

咫尺舞臺皮影小乾坤

— —張用蓬《泰山皮影賦》

小小的一張皮影

簡單的布幕舞臺

操作者靈巧的手指

加上一點光亮

就是在這方寸之間

用光影搖曳出歷史滄桑

生活中的人生百態

歷史中的傳奇逸事

皮影見證了滄海變滄田

走進泰山皮影的光影世界

布幕後的泰山文化

泰山皮影又稱人子戲、挑影子

因其製作材料為驢皮

故又稱驢皮影

泰山皮影戲已經歷經600年的歷史了

它飽汲了泰山文化滋養

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

皮影藝人透過薄薄的一層白布

演繹出了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樸

泰山皮影戲的內容

多取材於泰山的神話傳說

以《泰山石敢當》系列劇尤為著名

展現了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3000次雕刻下的匠心

泰山皮影選材為純驢皮

刀法簡練明快,著色對比強烈

製作工藝相當非常複雜

每個皮影都要經過

刮、磨、洗、刻、著色

等二十四道工序

接近3000餘刀手工雕刻而成

因為一場皮影戲的成敗

刻好皮影是至關重要的

“一人忙,十不閒”

泰山皮影戲的絕活是“十不閒

一個人演出一臺戲

表演者同一時間內要

腦子想著詞兒

口中唱著曲兒

手裡舞著人兒

腳下踩著錘兒

一個人身兼數職完成一整臺戲的演出

目前

這“十不閒”只有泰山皮影第六代傳承人

範正安先生一人完整保留與繼承

範正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代表作有《泰山石敢當系列》《東遊記 》等。

非遺文化的瑰寶

泰山皮影經過歷代傳承

不斷髮展和完善

在演出內容上始終秉承古訓

以弘揚儒家思想為主調

成為世代傳承的民間瑰寶

2007年泰山皮影戲入選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

被譽為泰山文化的“活化石”

五尺生綃做戲臺

一面布屏,兩個世界

臺前觀眾屏息靜候

臺後皮影人指尖飛舞

幾根竹棍,幾張皮影

唱唸做打,喜怒哀樂

惟妙惟肖

唱煙火市井的細密

寄託人間美好情景

這便是泰山皮影戲

(注:圖文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