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民間美術與戲曲的完美結合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中國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裡不可或缺的一顆精巧的明珠。

皮影——民間美術與戲曲的完美結合

由於我國幅員廣大,所以皮影藝術在不同地區,發展成了許多風格各異的不同流派。就皮影人物的造型而言,地域性特徵也十分鮮明。從大範圍上講,我國西北與東北部兩大區域,都各自形成了成熟的獨立、完整、系統的美學模式,二者都是中國皮影形象的代表。

皮影——民間美術與戲曲的完美結合

以陝西為代表的中國西北部地區傳統皮影,人物造型的特點是精細秀麗。對生、旦採用陽刻空臉。身條纖瘦,蓮指修長。其臉形為高額頭、直鼻樑、點紅小口,細眉細眼。面容輪廓線不塗色。人物的長鬚長髮常是用真頭髮貼上去的。男角靴底是前腳平後腳翹,帶有動感。而以河北為代表的中國東北部地區的傳統皮影,人物造型是淳樸粗獷而不失典雅。人物身條渾厚,手指若伸若握抽象簡潔。生、旦陽刻空臉的臉形為6字形通天鼻,紅唇尖翹,環眉鳳眼。面容輪廓線著黑色,於幕前觀看十分清晰透亮。人物的長鬚長髮也是皮刻而成,除甩髮用黑線製作外,一般不用真發。男角兩腳靴底都在同一水平線上,以便在表演時靜動分明。其他地域的皮影造型也各不相同,有的古樸,也有的追求寫真。

皮影——民間美術與戲曲的完美結合

皮影戲的傳統節目多得不可勝數。戲中帝王官宦、后妃宮娥、兵卒將帥、武俠劍客、書生員外、夫人小姐、差役奴僕、民女村夫、嫗翁童子、漢滿番夷、仙神僧道、鬼魔精妖以及各種時裝人物等等,無所不有。這些人物的造型,都要按生、旦、淨、醜的戲劇行當設計,用程式化的臉譜來表現人物的剛柔美醜與善惡忠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