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動畫手冊之我國的傳統技藝——皮影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


定格動畫手冊之我國的傳統技藝——皮影


在皮影戲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皮影戲是中國漢族民間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始於先秦,興於漢朝,盛於宋朝。


定格動畫手冊之我國的傳統技藝——皮影


清末民初達到鼎盛,隨著皮影的復甦皮影動畫應運而生。而在皮影動畫中前輩們也在皮影動畫的道路上不斷地探索。在1955主要動畫作品:《會搖尾巴的狼》、《東郭先生和狼》我們只能看到類似於現場表演的拍攝,鏡頭感也十分簡單薄弱。隨著皮影動畫的進一步發展,像《三英戰呂布》《梁祝》作品中出現了皮影表演中特有的轉動現象,而且背景相對也十分單一。而1980年的《張飛判瓜》以及後來的《桃花源記》其空間感和造型已經非常的成熟,有著極強的皮影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像很多具有中國特色傳統文化有著類似的命運,皮影從現場通過影視作品走到屏幕前現在又退出觀眾視野。現在的皮影動畫都是作為公益廣告或者民間皮影宣傳來做。


定格動畫手冊之我國的傳統技藝——皮影


而在2008年就極具中國風特色的美國動畫片《功夫熊貓》開頭部分的手繪皮影風格部分似乎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