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干掉刘海,vivo TOF 的野心是突破手机 3D 视觉

TOF,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比较陌生。有些许了解的人提到,这项技术早在其它手机上应用过了。此话不假,但不完全对。之前出现在手机上的 TOF,只是作为辅助的单点距离感应器而已。

vivo 此次正式发布的 TOF 3D 超感应技术,在原本技术上进行了升级,vivo 准备了一个拥有 30 万感光点的红外光接收传感器,每一个感光点都相当于原来的一个“TOF”,从而形成几十万个面光感应点,使搭载 TOF 的手机能采集并运算高精度 3D 信息。这比距离感应器的工作过程更复杂,应用也将更广泛。

不整虚的,先了解一下 TOF 到底是个怎样的技术?

非理科生也能懂 TOF

TOF,即 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的缩写,是一种深度摄像技术,为目前感知 3D 空间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业界内这种主流的 3D 机器视觉方案有三种,TOF 就是其中一个,其他两个分别是 结构光和双目立体成像方案。相比较其他两者而言, TOF 的模组更小、有效深度信息更多、工作距离更长。

不要被这些术语吓怕,我尽可能简单描述它的工作原理:发射器发出经调制的近红外光,遇到目标物体后反射,传感器接收红外光信息,计算近红外光发射与反射的时间差,进而形成了立体视觉。

通过回声计算大概距离也差不多是这个原理。

经 vivo 研发升级的 TOF 3D 超感应技术,有着更明显的优势。

iPhone X 的 3D 结构光可感应 3 万个有效深度信息点,vivo TOF 则是 30 万个,因此它能构建更清晰、细节更丰富的 3D 立体图像;vivo TOF 的识别距离更远,可达到 3 米,为什么要做这么远,这个后面会解答;最重要的一点,由于 vivo TOF 模组的 baseline(基线,可简单理解为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近乎为零,因此模组体积更小,相比 3D 结构光的 25mm 小太多了。

vivo TOF 3D 超感应技术是追求用户体验的产物

其他厂商都选择了结构光,vivo 却吃起了 TOF 这只螃蟹,为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对美的需求——更好的功能,更好看的手机谁不想要。

TOF 所具备的优点,给了 vivo 足够施展拳脚的空间。因为在 vivo 公司内部,用户的使用体验是第一位的,而 ID 设计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如果选择3D 结构光,ID 设计上就需要像其他厂商目前的方案一样,用刘海做让步。

“vivo 已经克服了 TOF 3D 超感应技术本身和外观的冲突。”vivo 软件部门负责人刘旭东从容地说道,话语里多了一些自豪,“新产品敬请期待。”

虽然刘旭东说得很含蓄,意思却十分明了。vivo TOF 并不一定与刘海共存,实际落地生产是否能消除碍眼的刘海,我们可以静待 vivo 的动作。届时用户在使用体验上,至少外表观感上,会有本质上的飞跃。若事实果真如此,这一技术的应用意义将会是空前的。作为首个正式发布该技术的厂商,vivo 下一代产品让人充满了期待。

手机行业等这一刻着实等了很长时间了。且不谈千篇一律的刘海屏手机,国产厂商在技术上长久以来也处于停滞状态。更让人失望的是,”刘海“是为了”刘海“而”刘海“,实际并未有什么新技术藏在其中。

原地踏步喊口号是无法真正推动行业进步的,一个健康的组织需要新陈代谢,日新月异的手机行业更应该有不断的创新。vivo NEX 让我们看见了屏幕指纹和升降式摄像头的优异表现,vivo TOF 3D 超感应技术更大意义上,则是为行业挖掘了全新的前进方向。

创新的野心

vivo TOF 3D超感应技术的正式亮相,让 vivo 对未来的野心展现在众人面前,vivo 想要用这项技术做的事情可不止面部解锁这一件。其本身充满无限的可能性,30 万个有效深度信息点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成像细节和品质的提升,而是更安全的支付体验。长达 3 米的远距离识别,也并不仅仅是手长的人可以顺利解锁,实则存在更多的应用场景。

比如把手机放在桌子上,你可以通过 vivo TOF 3D 超感应技术的识别,进行 MR 体感游戏;或是当即录入人脸和形体信息,做一个 3D 模型并做美颜等操作,你还可以进一步借用 3D 打印机制作出模型或借助 vivo 3D 屏幕进行更立体生动的查看——这个 3D 建模过程,曾经是需要专业仪器才能顺利完成的;亦或是天太热,不想出门,创造一个拟真模型(和你几乎一样的那种),在家就能试穿衣服……

借助这项技术,我们可以有太多的想象空间了。《头号玩家》里的游戏“绿洲”所呈现的真实游戏体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真的成为现实。

对于异地情侣来说,打电话是远远不够的,能看到是更好的,若能真切地感觉对方就在自己身边,那才是完美的,vivo TOF 3D超感应技术能帮我们办到这点。只把搭载这项技术的手机放在移动消费行业就太局限了,vivo 计划将其扩展到更专业的领域,如教育、医疗及办公等领域,利用搭载 vivo TOF 3D 超感应技术的手机,可以给用户创造多元化的场景式体验。

独到的前瞻

TOF 的确不是一项新技术,只是不为大家所熟知。也正是不为多数人熟知,有一点必须要说,vivo 的 TOF 3D 超感应技术不是跟风所为。

2017 年 3 月,vivo 看到了主流的结构光和 TOF 技术都有机会做出好的应用,因此持续对这两个技术做了研究和追踪。那时候,iPhone X 还未发布。

9 个月后,2017 年 12 月份 vivo 最终确定做 TOF 技术方向。“在过去 6 个月里,工程师团队夜以继日地在处理问题。“刘旭东说道,”最难的是 ID,如何把强大的技术和漂亮的外观做好是最难的事情。”

时过境迁,vivo 的选择虽然存在许多困难要克服,但都是值得的。TOF 的优点在其它手机厂商的衬托下显得更亮眼,vivo 当时的决定有着独到的前瞻性。

“如果新技术都只能停留在概念上不能量产就没意义了,我们的目标是把强大的技术提供给消费者。” vivo 软件技术专家臧亚奎的回答让人兴奋,“现在 vivo TOF 3D 超感应技术已经达到了可量产的状态。”

这是 vivo 务实的地方,拿出来好的创新,下半年就能商用。vivo APEX 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如果一切新技术新产品都成为 PPT,那就太让人失望了。vivo 为了让vivo TOF 3D超感应技术更好更快地成长,还发布了 vivo 3D 视觉开发者计划,与大家一起完善这项技术。

如果按照各大厂商的产品命名习惯,“超·未来·极致·全面屏手机”指日可待了。但 vivo 又何时这样做过?他们只是踏踏实实做产品,本本分分提供服务罢了。不过话说回来,纵使vivo TOF 3D超感应技术拥有这么多的可能性,3D 拍照、VR 游戏、VR 试衣,甚至 MR 体感游戏,实际体验效果如何,也要看未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