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真题答疑面试题如何构思对策?前提与逻辑

上次课我讲了 文末谈到一个问题,这道题是否需要答对策。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涉及到面试的基本答题思路,就是作答对策的逻辑,以及构思对策内容的思路。面试课程见 文末

老规矩,结合真题说。

作答对策的前提是有问题存在

面试也好,申论也罢,作答对策必须有问题存在,也正因为问题的存在,你的对策才有针对性,才有价值。

就像你没病不吃药一样,没问题,也别出馊主意,那是自找麻烦。

2017年6月19日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高校发放伙食补贴,学生如果每月在食堂消费超过60次,费用不超过240元,不用申请,不用审核,学校会给补助,直接打饭卡里,学生都不知情,你怎么看?

这道题不用写对策,因为根本没有问题存在。

政策中设定了秘密发放方式,这不是什么漏洞,而是政策运行的必然逻辑。

秘密发放结合大数据筛查,即保证了发放的准确性,也提高了效率,更体现了人文关怀。

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写什么对策,比如,公开发放公开审核,不仅制度的功能设计上和大数据筛查重复了,而且也改变了政策逻辑,政策的目的就无法实现了。

这相当于你自己改了题。类似这样的错误,比比皆是

2017年6月5日广东省考面试真题

有些群众爱给干部取绰号,比如,“草帽书记”杨善洲,“为民书记”郑培民,“平民书记”牛玉儒,“表哥”###,“季挖挖”###等等。有些绰号是表扬,有些是讽刺。对此,你怎么看。

作答对策说要好好教育群众,不要再给干部取绰号了。能不能教育好不说,起绰号是问题么?

再比如

国税系统 2017年3月3日面试真题

某县推行政务公开,某县长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以及家庭联系方式,有人说这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有人说这会影响到县长的私人生活,你怎么看?

有的作答要教育好县长家属,让其认识到不会影响私人生活,你这不是瞪着眼睛说瞎话么?

所以,构思对策内容必须是

按照问题逻辑,你必须要采取的措施

面试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是你说的有没有道理,具体而言就是是否有逻辑,是否前因后果,严丝合缝。

说的好听,背诵的再流利,引用再多,也是雕虫小技,最多是锦上添花,可前提是你有“锦”,能添得上花啊。

比如

2017年5月6日江苏省考面试真题

一些旅游景点附近有许多流动商贩,这些商贩有的是黑导游,有的是贩卖旅游纪念品的,有的是私拉乘客,做黑车生意的。如果你负责就此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活动,你如何开展?

整治活动不是比你有多狠,敢下重手,而是如何形成一种良好的秩序,同时,不同的性质的问题,不同方式解决。

你一刀切地都禁止了,看起来好像是雷厉风行,其实是分不清重点,搞不清轻重,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匹夫之勇。

所以,问题又回到原点

关键在于题设限定了什么,你如何准确理解

明确了限定条件,你也就知道了“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存在?问题你都知道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囤,对策自己就出来了。

比如

国税系统 2017年2月28日面试真题

某国税部门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在办税大厅引进自动办税设备,但利用率不高,人们仍在柜台排队办理业务,对于提高自助设备的使用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为啥利用率不高?要么不知道怎么用,要么不信任机器,不知道就告诉,就教,就优化操作流程,不信任就培养使用习惯,养成信任感。

就是按照逻辑想,没那么难。

你的问题不在于话说不好,而在于不理解题设限定。

好,下次课,我讲讲如何应对专业化的出题趋势,明天发,敬请期待。

柳夫子讲道理 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