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帮我打农药、我给你做义工,新型“以工换工”合作社,你看咋样

“以工换工”新模式

一边是合作社给农民喷农药,一边是农民到合作社做义工。两者之间的交换媒介并不是国家作为担保的货币,而是乡土社会熟人彼此认可的“工分”。

北京市房山区南河村出现了一种新型互助形式——“以工换工”合作社,让可支配收入较低的农民,通过交换“劳动”的方式,接纳规模化生产和绿色喷药等新的农业技术。

(特殊账本详细记录了“以工换工”的具体情况)

说 现 象

一个特殊账本记着

打药需要归还的“工分”

“这就相当于过去生产队记工一样,我会把每个人接受服务和偿还工时的次数、时间在本上记录下来,年底再统一清算一次。”北京市房山区南河村村民、南河菜缘生态农业专防队队长丁新民家的抽屉里放着一个“特殊”的账本,上面

根据不同的人名划分,从接受服务到偿还工时,按照日期、时长、种类进行分门别类的记录。翻一翻这个小账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村里参与“以工换工”的农户的用工和还工情况。

这种“以工换工”,指的就是专防队为农户提供专业的病虫害防控,不收取任何费用,到了后期,专防队需要人工进行栽苗、吊秧、疏果、拉秧、整地等农事时,再由接受过服务的农户用劳作时间换回

原先种植户喷一次药要花两三个小时,而专防队借助高效设备喷一次只需要10分钟。这样一来,不仅节省时间,在减少农药用量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而接受服务的种植户只需要为此偿还一个小时的工时。”丁新民解释说。

(农户在大棚喷洒农药)

2016年,丁新民在南河村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后来建立起蔬菜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队——南河菜缘生态农业专防队,希望通过专防队掌握的新技术帮助种植户减少用药、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统一技术标准。

一开始,丁新民是帮着农户免费喷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他萌生出“以工换工”的想法。“我知道农户都不愿意花钱,所以就免费帮他们喷药,一来二去农户也感觉不好意思,就会主动上我家来帮忙干活儿,也算是还人情吧,后来我就想到,不如用劳动换劳动。”

丁新民解释,“以工换工”之所以能在村里推行,因为每个农户种植的作物不同,各家栽苗、喷药、摘果的时间也就不同,因此利用农户闲暇时间相互帮助是十分可行的。“比如,今天我给张三提供服务,明天张三可以还工给我,也可以还工给李四,总之年底算总账,没有还清的就转到下一年。”

如何保证契约的实行?

熟人社会的口头规则

“以工换工”作为一种规则,如何保障实行?如果农户接受了服务并没有付出劳动来换,如何解决?丁新民介绍,他们之间的规则更多是一种民间的口头协议性质,并没有多么严格和细致的条条框框。

目前,村里加入“以工换工”的种植户就有20多户,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而能够加入的标准就是熟人社会里的口碑,“因为村里都是相互认识的老街坊,必须是诚信的人才能加入进来一起共事。给你服务过了,就记下来,你用劳动换回来,要是没有正当理由,就是不付出劳动,那下一年就不带你玩儿了”。

对诚信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换工方面,还包括在种植过程中。“比如,施肥过程中,要求绝对不能乱用化肥,要保证作物使用有机肥。总之,一旦发现谁私下乱用药或者不守规矩,我们就不让他再参与了。”丁新民说,参与“以工换工”的农户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都是捆绑在一起的,所以可以做到相互监督

探 原 因

“以工换工”合作社为何会出现?

原因一

部分农民可支配收入较低,宁愿付出劳动

农民采用了丁新民的技术和方法,却宁愿通过劳动进行回报,不愿意掏10块钱一次的服务费,丁新民说这样的局面完全可以理解,按照村里统计数据是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较少,另外,农民的观念也有自己的特点,“现在年轻人很多到外面工作,村里的一些种植户年龄不小了,不习惯花钱购买服务”。

丁新民说,他接触的这些农户,除了农忙时节,平时有大把时间,又有力气,“他们认为自己的时间是最廉价的,闲着也是闲着,付钱还是付出劳动,会选择劳动。”

原因二

高端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传统的农业技术效率低下,农残很容易超标,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

丁新民介绍,村里的种植户以前只能等菜贩子到村里收农产品,本来就没有走品质化的路线,再加上菜贩子压价,农产品价格往往很低,刨去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利润很少。合作社倡导规模化生产,再走观光农业的路子,解决农产品渠道问题,获利就会高一些。

专 家 观 点

“以工换工”可减少直接投入

增加双方积极性

谈到京郊正在推行的“以工换工”新模式,北京市植保站副科长孙海表示,目前,农业个人劳动效率较低,因此在农村需要这种“以工换工”互助的模式。同时,专防队拥有更高的技术水平,能够帮助农户提高蔬菜安全性,农民不用直接付钱,更愿意接受服务。

北京市植保站副站长郑建秋认为,“以工换工”模式的优点一是减少直接投入,二是降低了专业化服务队成员劳动强度,三是增加了双方积极性。他还提到,公司型蔬菜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是未来我国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发展方向,但在目前我国蔬菜种植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的情况下,公司型服务模式本身存在防控运行成本相对高、利润低,为散户防控风险大等问题。

“以工换工”适合在熟人社会小范围内实行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仝志辉认为,这种模式中的契约关系,靠的是熟人之间口头承诺,没有特别精细严格的规定,比较适合在社区这样的小范围里进行,都是熟人,比较粗放的规则也能让大家接受。这样的模式有互助合作的因素在里面,有一定的成长空间。但是,如果放到更大的范围里,超出了熟人社会,简单的规则就可能面临问题。比如,多少工换多少服务是合适的,不同的农活儿技术含量强度都不一样,是不是都简单以小时来算,怎么精细化计算,要不要把土地等因素也加进来,契约怎么严格执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