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四十景圖珍藏欣賞

“圓明園四十景圖”於乾隆元年(1736年),由宮廷畫師沈源、唐岱遵照乾隆意旨依據圓明園實景繪製而成,沈源畫亭臺樓榭,唐岱畫山水樹石。圓明園四十景 是指園內獨特格局的四十處園林景觀,一個景就是一座“園中園”。當時園明、長春、綺春三園共計有成百處園林風景群,但昔日僅有這四十圖繪製有風景圖,更凸 顯出此四十景的顯要與華蓋群芳。四十景圖均為絹本彩繪,每幅圖絹心為64釐米×65釐米。每幅圖配有乾隆皇帝一首對題詩,由工部尚書大書法家汪由敦代書, 字體一律為大臣奏章所用的宮廷館閣體。全圖分為上下兩冊,奉旨正式安設於圓明園奉三無私殿呈覽,人稱殿本彩圖。1860年,圓明園遭劫時,這套彩繪本被侵 略者掠走,獻給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目前被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1983年,法國學術界將四十景圖詠彩色底版贈予圓明園。國內現有彩色攝影圖片行世。

另一種分景圖是“圓明園四十景”墨線白描圖,亦為當時標舉勝景,分題作繪,序而詠之,於“乾隆十年奉旨校刊”(清《國朝宮史》下冊531頁)。但如今我們見 到的只是後來刊行的兩種石印摹本:一為光緒年間大同書局刊印的《御製避暑山莊、圓明園圖詠》一書“圓明園圖詠”所附的四十幅分景圖;一為光緒十三年 (1887年)七月天津石印書屋刊印的《御製圓明園圖詠》所附的四十幅分景圖。這兩種石印摹本均以乾隆御製詩為主體,並由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詞臣引經 據典詳加註釋,文字則均為張若靄(時任通政使)手書體,唯二者字有大小之別。兩種石印摹本的建築、泉石諸圖像及繪畫技法都完全一樣,只是畫頁有雙開與單開 之別,畫面有橫寬與縱長之異。光緒十三年石印本的最後一幅圖末尾款書“鴻臚寺序班臣孫祜、臣沈源恭畫”字樣,表明這兩種石印本的四十景圖都是摹自孫祜、沈 源墨線白描分景圖。

此外,故宮還藏有張若靄繪製的一套《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冊頁。分景圖亦為墨線白描,畫面寬23.7釐米,高19.5釐 米,其房屋、山水、花木等圖像及畫法都與孫祜、沈源原圖一樣,只是個別景物繪畫欠細。各幅圖所附乾隆對題詩亦是張若靄手書,書體分別為正楷、草書、隸書和 篆體。冊頁末尾款書正楷“乾隆丙寅四月既望臣張若靄敬書並製圖”字樣,表明它是專為呈奉乾隆皇帝而繪製的。張若靄,是大學士張廷玉的長子,官至內閣學士、 禮部尚書,善書畫。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這套《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現收藏於法國巴 黎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