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圓明園“馬首”回家了

11月13日,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流失海外300餘年、在2007年由澳門企業家何鴻燊購得,並在澳門公開展示多年的馬首銅像被正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經過雙方協商一致,文物局受捐後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圓明園馬首銅像歸藏國家重回原屬,為其百年回家之路畫上完滿句號。


今天,圓明園“馬首”回家了

捐贈儀式現場,何鴻燊女兒何超瓊(左)和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

馬首銅像的迴歸之路


2007年8月,國家文物局在獲悉香港蘇富比有限司準備拍賣圓明園馬首銅像後,即向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圓明園馬首銅像是中國近代被劫掠的珍貴文物,國家文物局不贊成公開拍賣,希望能以適當方式迴歸。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對此表示理解,並開展了積極斡旋。


2007年9月,港澳知名企業家、愛國人士何鴻燊先生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希望藉此帶動更多人參與保護中國文物的工作。

今天,圓明園“馬首”回家了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之馬首

2019年11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和澳門迴歸20週年,何鴻燊先生決定將圓明園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


馬首在十二生肖中也有某種特殊性,首先是它格外西洋化的造型,它位於噴泉左方,排列第三。其造工精美,張口和微伏耳形等姿態,都自然逼真,毛髮的刻畫更是纖毫畢現,細緻動人;其次則是因為十二生肖也代表十二個時辰,大水法前的這十二座人身獸首銅像會按其代表的十二個時辰,依次輪流噴水報時。每天正午,在代表著“午時”的馬銅像噴水時,十二銅像會同時噴水。


圓明園馬首銅像,是清代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中,南側由內至外第四尊——午馬噴泉的主要構件。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依每日對應時辰順序噴水,唯中天午時十二噴泉同時噴湧。


不過,對於圓明園獸首的價值爭論一直存在。有觀點認為不宜過高炒高獸首。

今天,圓明園“馬首”回家了

何鴻燊和馬首

園明園馬首銅像為意大利人郎世寧設計,清乾隆年間由宮廷匠師精工製作,融合東西方藝術風格,是一件非凡的中國古代藝術品。馬首以分鑄法、失蠟法和鉚接工藝等多種技法制作,神態栩栩如生,毛髮分毫畢現。馬首材質為精煉紅銅,色彩深沉厚重,歷數百年風雨而不鏽蝕。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並遭焚燬,圓明園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同流失海外。


駿馬歸來: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


11月13日舉辦的捐贈儀式中,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流失海外文物,是中華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歷史記憶與民族情感。在70年搶救流失文物的實踐中,港澳愛國同胞始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們秉承著拳拳愛國之心,搜求海外遺珍,捐獻祖國,化私為公,廣益民眾,何鴻燊先生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今天,圓明園“馬首”回家了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之馬首

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表示,馬首銅像迴歸故里,彰顯了文物記載歷史和傳承文明的價值,是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復興的偉大見證。馬首銅像蘊含了以何鴻燊先生為代表的海內外中華兒女深厚的愛國情懷,在其入藏圓明園後,北京市將科學妥善保管、不斷優化展陳、加強歷史研究,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推進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

今天,圓明園“馬首”回家了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之馬首

何鴻燊先生的代表何超瓊在答辭中說,馬首銅像伴隨澳門12年,在傳遞愛國精神的同時,也見證了“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


多年來,在國家文物局和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經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在內的六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的方式迴歸祖國,其中豬首銅像由何鴻燊先生於2003年出資購買後送歸國家。捐贈儀式後,馬首銅像將與其他六尊獸首銅像聚首京城,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舉辦的《迴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流失文物迴歸成果展》上共同展出,截至11月27日,社會公眾可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2、3展廳一覽風采。


十二生肖銅獸:18 世紀中西文化中的浪漫一擊


乾隆十二年,圓明園長春園北部的西洋樓建成,它仿造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風格。當中包括遠瀛觀、方外觀、海晏堂、諧奇趣等西洋式閣樓。這些建築雕刻精美,內部裝飾採用大量的西式傢俱 和陳列方法。最引人注意的是海晏堂十二生肖銅獸首大水法,十二生肖獸首人身,均著衣袍,坐於高臺之上,衣袍寬鬆,口中可以吐水,姿態不一。


今天,圓明園“馬首”回家了

大水法的老照片

幾百年後,圓明園幾成廢墟,很多的建築早被夷為平地、荒草萋萋,即便是憑弔也無物可依,而海晏堂及其前面的大水法殘存的建築遺蹟如白骨一樣巨大又森然,十二生肖銅獸三百年間流離失所,來者對著殘跡感喟神傷,讓其成為被賦予最多歷史的愴懷的遺蹟。

時間的指針撥回大水法設計之初,乾隆十二年的某天,乾隆皇帝在觀賞西洋圖畫時看到圖中繪製有西洋水法樣式,一向喜歡各種時興和新奇玩意兒的乾隆帝馬上和身邊最倚重的外國人——意大利人郎世寧和法國人蔣友仁商量,於是二人合力設計並製作了十二生肖銅獸首的雕塑。

有學者稱,大水法及十二生肖雕塑的建成“促成了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中的浪漫一擊”: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在造型上具有中西兩方的特點,最明顯具有西方特點的地方在於十二生肖銅獸首對於結構和細節過於苛求,力求達到真實再現。


動物的毛髮根根畢現,細節處如耳朵、鼻子均頗有巧思。這當然也是背後的“金主爸爸”乾隆帝的意思——蔣友仁的一封信中曾談及:“陛下希望他的鬍鬚和眉毛被逐根畫出來,以至靠近畫面時人們可將其清楚地辨認出來。”可見當時乾隆的藝術審美趣味已經從中國傳統繪畫中講究的寫意轉而求實。


我們試以此次迴歸的馬首來看其設計中的巧妙及精美。《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的西方韻味、雕塑語言傾向》一文談及:馬首是十二獸首中毛髮表現最豐富的,它的毛髮大致分為三組,左右兩邊各一組,中間一組,後腦勺及後頸處也有三組毛髮,這樣毛髮的分組方式,在西方繪畫中是常見的,例如《拿破崙在埃勞戰場》中的馬在毛髮分組的方式就很接近圓明園的馬首。


而中國傳統關於馬的畫作和雕塑卻很少有這種分法和佈局。往往在表現毛背上的鬃毛時,馬頭上的毛總是歸結成一縷毛,背上的毛也處理成帶狀,或起伏的波浪狀,如在《虢國夫人遊春圖》中就是如此處理,在《照白夜》中也可以看到帶狀的處理手法。所以圓明園中的 馬首,其毛髮的處理方式還是按照西方的習慣來處理的,強調馬在奔跑中毛髮飄散的力感。


今天,圓明園“馬首”回家了

《虢國夫人遊春圖》中馬鬃毛的處理方式

十二獸首中,牛首和馬首的鼻子造型也很值得一提,它們的鼻子以隆起表現其體積,且有鼻腔厚度,有解剖學的意味。“而在中國傳統的雕塑中,如敦煌莫高窟第五號窟中龕前廊左側的踏牛天王中,牛的鼻子造型則是凹進去的,且沒有鼻子厚度的表現。同樣手法的還有湖南嶽陽桃花山初唐瓷俑,均強調孔的意味,此表現差異大抵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緊密關聯。” 《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的西方韻味、雕塑語言傾向》一文中寫道。


今天,圓明園“馬首”回家了

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雕塑

學者們傾向於認為就十二生肖銅獸首本身依舊涵蓋著中國傳統雕塑手法的痕跡。只是其氣質被西化了,於此原因有三:第一,圓明園十二生肖用作於西式水法,審美性更多服從功能性;第二,西方傳統雕塑追求寫實之中包含迸發的力量,所以十二生肖銅獸首氣質上展現的是一種帶有力量的緊張感和激情;第三,西方理性思維的主導,雕塑強調肌肉結構,相比較中國傳統雕塑顯得趨近繪畫的平面化或者說是具有表現性。


十二生肖獸首今何在?


1860年,十二生肖獸首開始了流離之路,經過多次轉手、拍賣、捐贈、收藏,三百多年間歷經跌宕,迄今有七個迴歸,另有五個下落不明。


鼠首曾與兔首曾一起現身法國的博物館做短暫的展覽,2009年現身法國佳士得拍賣公司舉辦的拍賣會,2009年,鼠首以1400萬歐元的價格被拍賣,買家為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收藏顧問蔡銘超,但是其事後表示不會付款,並導致鼠首流拍。最終這兩個獸首被法國皮諾家族買下,皮諾家族2013將鼠首銅像捐贈給中國,目前兔首與鼠首均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今天,圓明園“馬首”回家了

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兔首

牛首、虎首從1860年以後一直流失海外,曾現身美國的民宅作為花園的裝飾。20世紀80年代,中國臺灣企業家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購得牛首、虎首銅像。2000年,中國保利集團774.5萬港元在香港佳士得拍賣行購得牛首,以1544.475萬港元在蘇富比拍賣行購得虎首,現在它們都現存放在保利藝術博物館。


猴首被中國保利集團在佳士得拍賣行購得,現存放在保利藝術博物館。豬首於1987年,被美國一家博物館購走。2003年,企業家何鴻燊出資收購,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至於付出的資金數目,保利方面沒有透露,據說低於700萬港幣,目前豬首收藏在保利藝術博物館。


2018年,法國巴黎的一家拍賣行上拍一件青銅龍首,有研究者認為那件拍品疑似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的龍首,此事引發短暫爭議後不了了之。


龍首、蛇首、羊首、雞首、狗首四件至今下落不明。


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作為龐大的圓明園建築無數構件之一,圓明園大水法中的十二生肖本身價值並不重大,其工本、工藝等並不特別,也就是噴水龍頭而已。”他認為,十二生肖很難談得上是國寶。

記者:高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