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坐石臨流”盡顯乾隆對王羲之的仰慕


圓明園“坐石臨流”盡顯乾隆對王羲之的仰慕


圓明園“坐石臨流”盡顯乾隆對王羲之的仰慕

我們接著聊圓明園,今天繼續說圓明園四十景,重點講“坐石臨流”。

《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為永和九年上巳節朋友在蘭亭雅集寫的序。序中對當時雅集場景是這樣描寫的:“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流觴曲水”這種文人間雅集的方式起源於春秋,眾人圍坐在迴環彎曲的水渠邊,將特製的酒杯放在上游,任其順著彎彎曲曲的流水緩緩漂浮,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拿出來把酒喝乾並賦詩一首。這種方式因《蘭亭集序》而更為廣大文人所喜愛,在很多文化旅遊景點都建有這種景觀。

圓明園的“坐石臨流”景區,坐落於圓明園北部,東鄰福海西岸的廓然大公和澡身浴德景區,西鄰文源閣、水木明瑟、澹泊寧靜景區,是一個規模很大的景區,由西南部的蘭亭、抱朴草堂、東南部的同樂園、中部的買賣街和北部的舍衛城五部分組成。

你可別以為這裡是風流的乾隆的創意,而是他那給人印象刻板的老爹雍正開始建的,先建的蘭亭,完全仿造浙江紹興古蘭亭,也是一座西向三開間的重簷敞亭,雍正稱它為“流杯亭”。乾隆繼位後,不僅將名字建為蘭亭,還在亭內掛起了自己書寫的“坐石臨流”匾額。所以,蘭亭也被人稱作“坐石臨流亭”,“坐石臨流”也成為整個景區的統稱。

乾隆九年(1744)上巳節,乾隆也學王羲之他們的樣子,在這裡舉辦了一次雅集。他寫的這首御製詩《坐石臨流》,不知是酒杯停在面前,他一飲而盡後寫的,還是盡興之後寫的,但都可看出他對王羲之當年那場雅集的仰慕。詩的序言是:“仄澗中潀泉奔匯,奇石峭列,為坻為碕,為嶼為奧。激波分注,潺潺鳴籟,可以漱齒,可以泛觴。作亭據勝處,泠然山水清音。東為同樂園。”寫出了蘭亭的位置和這裡的奇石、水流景觀。讀著是不是有點熟悉,我感覺乾隆是模仿了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記》的寫法“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不是說乾隆抄襲,而是說他知識淵博,讀書多。

《坐石臨流》詩的正文是:“白石清泉帶碧蘿,曲流貼貼泛金河。年年上巳尋歡處,便是當時晉永和。”他是不是真的每年上巳節,都在這裡組織雅集不得而知,但對王羲之等人的仰慕之情卻躍然紙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