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对儒家学说非常重视,那么“金以儒亡”的说法确切吗?

首先我来亮明我的观点,我并不赞成“金以儒亡”的这个说法。

首先,我针对第一小问来回答。我昨天翻开《金史》和《大金国志》,金朝对儒家文化确实认同性很高,自金熙宗执政以来,对汉文化的学习、敬仰和推行的力度真是节节攀升,到宣宗时代达到了极盛!

就如金熙宗,史籍上说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是熟习儒家经典了,“亶幼而聪达,贯综经业”。而他继位后更是对儒家学说推崇有加,在继位之初,亲祭孔庙,更说儒家乃是“其道可尊,使万世景仰”,读典籍的时候,“或以夜继也”。

而金世宗虽然在汉化上倾向于保守,但是也命令译经所也翻译《易》、《书》、《论语》等经书,命令女真人学习,“正欲女直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

在金章宗时期,金章宗不仅自己喜好儒术,更是“兴建太学”以至“儒风盛行”。在明昌年间,他还命令“猛安谋克举进士”。

《金史》在《文艺传》中说道“儒风丕变,庠序日盛”,这正是对金国历代国君崇尚儒学的赞扬。以上,我只举几个例子,关于想更多的了解这方面呢,还是得去看《金史》的。


那么“金以儒亡”成不成立呢?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客观的。

首先这个典故的出处是源于忽必烈和张德辉的对话。话说元世祖尚在当藩王期间问道:“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这句话被张德辉反驳表明金国之亡儒者并没有错。当然,这并不是正面回答,可能忽必烈是想问汉化是不是导致了金国灭亡?而不是想问一二儒者导致了金国的灭亡。

我认为那些秉持汉化导致了金国灭亡的人过于的看重了汉文化的负面影响,而忽视汉文化的积极一面。如果汉化导致金国的灭亡,那么元朝是各个少数民族政权里汉化程度最低的,它的寿命比金朝还短呢!这又该怎么解释呢?其实,汉化还延长了金国的寿命呢!就是因为汉化,尤其是对汉族政治制度学习金国巩固了中原的统治。

我认为金亡的原因首先就是金国的朝政腐化,金章宗时期是转折点,金章宗在他执政的前十年成绩还是不错的。可是“惜其十年以后,极意声色之娱,内外嗷嗷,机事俱废”。我想汉文化或者是儒家思想可没倡导过这些东西吧!


第二点、就是原来女真部落在入主中原后,生活条件的改变,使女真的猛安谋克体制渐趋荒废,动摇了女真的统治基础。

为什么女真军原本战斗力这么强,这是和他们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金史》兵志就说道原本女真的生活是“地狭产薄,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虏,劳其筋骨以能寒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里求生存造就了女真人的强壮体魄和彪悍的性格,也培养了他们的战斗技巧,所以能“一旦奋起,变弱为强,以寡制众”。

可是入主中原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金国当时给予了那些内迁的猛安谋克土地,希望他们自给自足,但是女真人缺乏在汉地的耕种经验,对农事并不熟悉,就将土地变卖或者找汉人租种,“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不劳而获的优越生活,当然使女真人了军事训练荒废。在这件事跌倒的何止女真,后来的蒙古和八旗也是一样的,汉文化可没有倡导“骄纵腐化”。

所以,我觉得金国之亡,一是亡于封建王朝固有的通病上。二是亡于人性的弱点在环境突然改变下,好逸恶劳的劣根性促生,使生机蓬勃的女真族衰败了下去。所以这根本不能归结于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