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南沙之屋 島礁奇蹟

三沙即將迎來設市6週年,六年來三沙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回首】專欄,將系列回眸南海島礁建設的發展歷程以及取得的輝煌成就。今天,我們就從南沙的“屋”說起......

-------------------------------------------------------

早在漢代,中國人便最先發現了南沙群島,此在東漢楊孚《異物志》、三國時萬震的《南國異物志》、東吳將領康泰的《扶南傳》等書中均有記載。元代,南沙群島已歸中國管轄。《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圖敘》記載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島。《元史》還記載了元朝海軍巡轄了南沙群島。明代《海南衛指揮僉事柴公墓誌鉻》中的記載也表明南沙群島屬於明代版圖,明代海南衛巡轄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在清代,中國政府將南沙群島標繪在權威性地圖上,對南沙群島行使行政管轄。1724年的《清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67年《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量全圖》和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許多地圖均將南沙群島列入中國版圖。

南沙的諸多島礁上都有我國漁民留下的建築舊跡,遺憾的是除了太平島,南沙的其它永陸島礁全被周邊國家侵佔。

解放軍從1988年起正式進駐南沙,那時也就是在低潮高地的礁盤上搭個竹棚子,就象是鄉下瓜地裡的窩棚,被稱為第一代高腳屋。

永暑礁第一代高腳屋

東門礁第一代高腳屋

遠去的記憶——第一代高腳屋

第一代高腳屋存在的時間並不算長,隨後被鐵皮等金屬材料搭建的高腳屋取代,被稱為第二代高腳屋。這種鐵皮屋在熱帶的烈日下如同蒸籠。

向第二代高腳屋運送補給

守礁戰士在第二代高腳屋的平臺上訓練

向第二代高腳屋運送補給

遠景中第一代、第二代高腳屋並存的珍貴圖像

退伍的第二代高腳屋在礁盤上默默地講述著南沙舊事

南沙守礁衛士的生活條件真正得以改善是碉堡式高腳屋的出現,材質為鋼筋混凝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第三代高腳屋。這類永固建築,才是真正的屋。

如果說一二三代高腳屋都是礁盤上孤零零的建築,三沙設市後,伴隨著基建狂魔的大國工程,一座座人工永陸島出現在南沙,大規模的建築群也應運而生,數個濱海新城已初具雛形,南沙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渚碧礁的建築

永暑礁的建築

永暑礁街道

永暑礁的綠化

島礁營房

島礁營房

永暑礁的街道

美濟礁

渚碧礁

飛向未來之城

轉自:三沙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