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3》节选」之四:像野草一样活着

在我的作者中,雨燕是学历最低、天分最高的一个。学历和天分无关,在雨燕这里得到了充分证明。

雨燕初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了,但这并不妨碍她喜爱文学。她后来告诉我,她小时候不爱学习,不过作文是她的强项,经常被老师表扬。她少女时代有一个作家梦,可惜她的热爱仅限于琼瑶和金庸,看的杂志也只是《故事会》和《知音》。

注意到雨燕,是我的偶然一瞥。2017年春节后,“渡过”组建了多个读者群,有药物的,有心理的,还有写作、摄影等等。这是读者的自组织,无需我过问,我只是在闲暇时随便看看。

某日,我随手打开一个群,大家正聊得热火朝天。突然,长长一段话跳到屏幕上:

“刚订婚他就对我家暴。那天我在卖衣服,我和一个顾客吵了两句,他就爆跳如雷。那么多人拦着,他跺我几脚,骂我“泼妇”,嫌我丢人。当天下午我一个人在大街上走,一边走,一边哭,在公园坐了一下午。晚上我到大马路上寻死,数来往的车辆:单数,死;双数,活……一直数到22,回到租的房子里。”

这段对老公的控诉没头没尾,但活灵活现。我注意到说话人是雨燕,加她好友,和她私聊。我问了她的经历,约她给“渡过”写稿。她说她除了小时候写过作文,从没写过文章;又说她不会用电脑。

我说,不会用电脑可以用手机;至于写文章,也不神秘。你把写文章当成说话,怎么想就怎么说。先把想说的录下来,整理成文字;再分段落、分层次;再加开头、结尾;再修改字词,最后落在纸上的就是文章。一个人只要会说话,就一定能写文章。

“对对对,”雨燕大受启发,“我最会唠嗑,别人说我哪都笨,就是嘴不笨。”

之后,雨燕就开始给我写文章了。那段时间,她非常痴迷,只要闲着,就在手机上敲字,敲一段发一段,我也一段一段保存下来。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最后一统计,好家伙,3万多字!

读着雨燕这些零散的叙述,我很感动。一是感动于她的真诚,她呈现给我原汁原味的生活,虽谈不上写作技巧,却是发自内心,浑然天成;二是感动于她的顽强。不仅雨燕,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微末之躯,无所依靠,辛苦辗转未能磨灭他们的善良。我想起了屈原的两句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把她的3万多字,精编成6000多字。不假思索地,一个标题跳了出来——《像野草一样活着》。

这里的“野草”,在我心目中象征着生命力。一年的采访中,雨燕也好,其他人也好,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着野草一样顽强、虽艰难困顿也不能折损的生命力。

2017年8月,我启动新一轮行程,到河南安阳见到雨燕。陪她看了一次病,到她现在工作的商场看她卖空调。雨燕也陆陆续续增补了很多内容,于是有了下面这篇文章。

(……以下是雨燕的自述,详情请见全书)

2017年9月28日下午,告别雨燕前,我提出,想到她家里去看看。

这让雨燕犯了难。她告诉我,她上次发了文章,家里不高兴。大女儿骂她,“想出名想疯了!你不知道现在网络多厉害吗?”老公也说,“你爱干嘛干嘛,别来烦我,反正我不接受采访!”

我表示理解。的确,病耻感在今天的社会普遍存在,雨燕自己能站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对雨燕说,我不去你家,就到村里走一圈,看看你从小长大的环境。雨燕说:“走!”

还真的是走。雨燕的村子在安阳市西北郊,不通公交车,我决定走过去,顺便看一看环境。雨燕是骑了一辆摩托车来的,也就推着车陪我一起走。

这里是安阳的工业区,有一个大型电厂,空气污浊而刺鼻。大型水泥厂、运煤车轰隆隆驰过,烟尘满天。道路坑坑洼洼,还有积水。可怜雨燕,穿着高跟鞋,推着摩托车,踉踉跄跄跟我走。我心里很过意不去。

走了近2个小时,终于到了雨燕的村子。雨燕又打电话,老公还是不同意见面。我很后悔,早知道不提出这个要求了。我能想像,到了家门口,她却不能领我进门坐坐喝杯茶,这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突然雨燕在前面很神秘地招招手,我赶紧跟着往前走。进了一个夹巷,她指着地面上一个黑洞洞的东西,说:这就是那年我跳的那口井。

我环顾左右。这是一口废井,井口被杂草掩盖。空气凝固不动,想象当年的喧嚣,犹如空谷足音。

天色渐暗,我说该回去了。雨燕送我到村口。那是一个高坡,坡下一条大河。雨燕告诉我,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安阳河段,外地人第一次来都会到这里看看。

站在河堤上,雨燕的村庄影影绰绰。此地东临平原,沃野坦荡;南望洹水,蜿蜒东流。鸡鸣牛哞声远远传来,一道道白色的炊烟从村庄各处升起,在黯淡的天际逐渐飘散了。我知道黑夜即将降临,劳作一天的人们正各自回家。对雨燕们来说,这是一天的结束,又将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