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徐建说:“电商专供”也要规范

【看法】“电商专供”也要规范

徐建说

这几年,电商有多火,网购有多热,相信所有“剁手党”都有深切体会。特别是那些在电商挤压下生意惨淡,甚至难以为继的线下店面,对此更是有“多么痛的领悟”。而电商网购之所以受到热捧,除了它可以实现“足不出户,送货上门”等诸多便利外,最主要的还是很多时候它较之于线下渠道的价格优势。因为网店不同于实体店,通常会省下可观的租赁、人工、水电等成本开支。

当然,这种差价优势应当是建立在同种商品服务、同等质量性能前提之上的,绝不是说价格相对低了,质量、性能和工艺水准等也随之下降。那样的话,相信大部分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同时也没有哪个商家敢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说,“我的价格低,所以品质也差”。

可是,这个困扰很多人的“电商专供”又是怎么回事?单从字面上理解,自然是“专供电商渠道”之意。但如果是同一款商品,为什么要分线上、线下两个供货渠道?难道是“看似相同实不同”,里面藏着什么猫腻和玄机?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很多“电商专供”商品,在商场里找不到同款“兄弟”,难道是厂商专门为线上客户特别设计生产的“福利产品”?对于这些疑问,普通消费者是很难弄清楚的。因为除了商品包装上“电商专供”这4个字,其他没有任何说明和解释,询问商家也难有准确的答案。

不过,从媒体的一系列实测和曝光来看,部分“电商专供”“网络特卖”确实与线下商品在选材、做工、耐用性甚至售后服务上有明显差距。这些商品虽然不是假货,但产品质量与线下同款存有差异,却是不争的事实。而线上线下进行“差别定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节约成本、降低售价。如此,既避开了不同销售渠道间的利润互搏,又满足了互联网消费人群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算得上一举多得。

但是,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有的商家卖的“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同款商品在编码、外形上仅有细微不同,消费者不仔细研究,根本分辨不出来;还有的商家将“电商专供”款混在普通商品中一起销售,不少消费者因为不注意,常常“被套路”。这些现象,无疑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嫌欺诈营销。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商家如果卖的是“电商专供”商品,首先必须要保证质量合格,并符合产品的品牌定位,其次应该向消费者进行明示,并告知消费者商品之间的差异,让消费者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管理,通过规范“电商专供”商品的标识与销售,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