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人类对AI的兴起毫无准备

人工智能的发展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好处,但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仍有不确定性,比如它也许会脱离人类的控制或者发展到一定程度,因为过于复杂而超出人类的理解。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提出了人工智能发展让人关切的三个领域。基辛格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文章认为:“从哲学、理性,以及各个方面来说,人类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兴起都毫无准备。人类现在必须要开始做出努力,否则不久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得太晚了。”

首先,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基辛格认为,科幻小说已经描写了人工智能成为社会主宰的未来情景,但更有可能发生的是,人工智能会因为其缺乏场景化的能力而误解人类指令。基辛格提到了一个著名例子,一个做Tay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它本来是被设计成用19岁女孩的语言模式进行友好对话。但最后,机器说出了很多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煽动性言论。它无法分辨什么是“友好”与“合理”的语言。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人工智能的模糊性,就是人工智能多大程度上能理解指令的背景?如果人工智能在早期阶段出现错误,我们能及时纠正它吗?还是说,人工智能自行其是,在出现问题前,人类很难发现微小的问题,直到它初始的微小的偏差随着时间推移,变成灾难才能被发现?

其次,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和思维过程。比如,人类玩围棋会有多个目的,除了想赢之外,还要学习能适用生活其他方面的道理。人类会总体判断自己在下一次围棋中的收获。然而,人工智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赢。那么人类能够学习它的方法吗?这种一心一意地追求,是否是所有人工智能的特征?未来,人工智能参与比赛,将会改变比赛的性质和影响。此外,很多人工智能被开发成了人类查答案的机器,进而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而关于现实是什么以及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深层次问题,我们放心让孩子自由地无约束地通过与人工智能对话来学习吗?如果人工智能学习速度比人快,那么我们要指望人工智能用更快的速度去试错吗?这个结果可控吗?

再次,人工智能可能会实现目标,但没法解释它得出最终结论的理由。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过了人类,但如果它的计算能力继续增长,人工智能将来会用不同于人类改变环境的方式去改变环境,到那个时候,人类还可以理解人工智能选择那么做的理由吗?或者说,人工智能的决策会超出人类语言和理性的理解范围吗?如果人工智能超过了人类意识本身的解释能力,而社会不再能用对他们有意义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世界,那么人类意识会变成什么样?

以上是基辛格提出的人工智能发展中让人关切的3个问题。他认为,要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我们最好也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