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些利息不用还!

看到“不用还”三个字是不是就两眼发光,心花怒放?其实在借款中,这些利息我们可以不用还!

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确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原则上是无偿的,除非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才应当支付利息。

某些时候借贷双方约定信息不明确,如:按银行年利息的3倍支付。哪个银行?利息多少?都没有写明,此时可不还利息。

若要求归还利息,应结合借贷合同,根据当地民间借贷的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提前还款

我国《合同法》规定: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客户提前还款,合同规定提前还款属违约行为,需支付大额违约金。所以,请在此之前确定合同内容,以防万一。

亲友间借款

一般情况下和亲戚朋友借钱连欠条都不写,利息也几乎不会谈到。毕竟能借钱给你的,关系都不是一般的好。

超过24%的规定范畴

国家规定:利息超过24%的部分将不受法律保护。

年利率在24%-36%之间的部分,借款人可不必支付超过24%的部分,但已经给过了就没办法再在要回来了。

年利率超过36%(月利息3分)的利息不用给,已经给过的,可以要回来!

“砍头息”

什么是“砍头息”呢?举例说明:老王向张三借款1万,约定一年后还,利息一共2400。借款时,李四只拿到7600,被砍掉的那2400就是“头息”。

这时候算利息,就只能把7600作为基数!而且“砍头息”本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

借款合同无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有4种:

(1)套取借款机构资金在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的;

(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员工集资转贷给他人,且借款人知道或事先知道或应当知道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借款人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但仍提供借款的。

(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借款合同无效,自然利息也是无效的。

超过诉讼时间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而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很多出借人在借款时并没有约定还款时间,这就埋下了一个隐患。若两年之后借款人仍不还款,那出借人就极可能拿不回利息与本金了。

现在,你知道哪些利息不用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