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之道經——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處世之道

處世之道

◎順道而行——劉備取徐州◎

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人、地、天、道,自然合一的觀點。在現實之中,人們制定策略的時候,必須從全局出發,不僅要考慮到人的因素,還要兼顧地理、環境、文化等因素,即考慮到事情的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劉備佔據徐州,就是從人、地、天、道等方面綜合進行考慮,認清當時的形勢,三辭徐州,避免成為眾矢之的。

漢獻帝初平四年(183),時為兗州牧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劭前往琅邪,去迎接其父曹崇及家人百餘口到兗州。當他們途經徐州的時候,徐州牧陶謙為了討好曹操,特意委派都尉張護護送曹嵩一行。不料張護髮動叛亂,殺死曹崇及其家人,席捲財物而去。曹操聽說這件事後,便把帳記在陶謙身上。他以為父報仇為名,派兵進攻徐州。

道德經之道經——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處世之道


面對曹操大軍,陶謙自知難以抵擋,於是接受別駕從事糜竺的建議,請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來解圍。孔融得到消息後,又派人去請劉備同去馳援陶謙。劉備欣然答應,於是帶領數千人馬奔赴徐州。

劉備率軍來到徐州城下,正好遇上了曹軍于禁部,劉備在城下小試鋒芒,初戰告捷,暫時緩解了徐州的危機。於是,陶謙將劉備請入城內,對其熱情款待。在宴席上,陶謙主動提出將徐州讓給劉備,說道:“現在天下大亂,您是漢室宗親,正好應當為漢室出力。在下年邁無能,情願把徐州讓給您。您不要推辭,我馬上就上一道表文,申奏朝廷。”劉備聽了以後,十分驚愕,急忙推辭說:“我雖是漢室苗裔,但不曾立下功勞,任平原相猶恐不稱職。我原本是為了義氣前來馳援徐州。您這樣說,莫非懷疑我有吞併之心?”陶說:“這是在下推心置腹之言,決非虛情假意。”但是劉備只是推辭,始終不肯接受。糜竺看到這一情形,便對二人說道:“現在敵

人兵臨城下,應當先商議退敵之策。等擊退強敵之後,再來商議這件事吧。於是劉備寫信給曹操,曉以大義,希望曹操撤走圍徐州之兵。恰在此時,呂布攻破兗州,進佔濮陽,威脅曹操後方。曹操為了應付呂布,便順水推舟,賣個人情,撤走了徐州的圍兵。

徐州之圍解除後,陶謙差人請劉備、孔融、田楷等入城聚會。飲宴既畢,陶謙再次以徐州相讓。劉備說:“我應孔融之約援救徐州,這是為義而來。現在倘若無端佔據徐州,天下將會認為我是不義之人。”糜竺、孔融及關羽、張飛等人都勸劉備答應陶謙的請求。劉備苦苦推辭說:“諸位難道想讓我陷於不義嗎?”陶謙推讓再三,見劉備始終不肯接受,便說:“如您不肯答應,那就請暫時在近邑小沛駐軍,以保徐州,您看怎麼樣呢?”眾人也都勸劉備於小沛留駐,劉備這才同意。

不久,陶謙染病,日漸沉重,於是派人以商議軍務為名,請劉備從小沛趕到徐州。劉備到達之後,陶謙正躺在病塌之上,陶謙對劉備說:“今番請您前來,不為別事,只因我病已垂危,朝不保タ,希望您能以漢室為重,接受徐州牌印,那麼我死了也能瞑目了!”劉備說:“可讓您的兩位公子接替。”陶謙說:“我的兩個兒子皆不能勝任。我死了之後,還望您多加教海,千萬不要讓他們算握州中大權。”劉備還是辭讓,陶謙便以手指心而死。喪事結束之後、徐州軍民極力擁戴劉備治理徐州,關羽、張飛也再三相勸。至此,劉備這才答應接受徐州大權,擔任徐州牧。

道德經之道經——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處世之道


劉備“三辭徐州”的事,一方面體現了劉備博取仁義忠厚之名、收買民心的良苦用心:一方面當是出於劉備對當時情勢的清醒認識。當時的徐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不但曹操正虎視眈、兵鋒相向,就連鄰近的軍閥袁術、呂布,袁紹等人,也都在覬覦著這個戰略要地。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由此可見,當時形勢可謂錯綜複雜,佔據徐州,搞不好就會有引火燒身的危驗。縱然徐州牧陶謙真心相讓,他的部下是否能夠心悅誠服呢?這些都是既現實又迫切的問題,劉備不能不充分考慮。事實上,劉備在佔據徐州後不久,即先後遭到了曹操、呂布及袁術的進攻,陶謙部下曹豹也反叛劉備。最終,劉備在徐州難以立足,不得不退出徐州,先後依附於袁紹和劉表。當然,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徐州,對於劉備來說,畢竟具有很大的誘惑力。所以陶謙一死。在北海相孔融、糜竺及徐州軍民的支持下,劉備便不失時機地答應接替陶謙任徐州較,誘感終於戰勝了顧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