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汽修工“較真兒科普”的底氣

“看見更大的世界”,是今日頭條新的Slogan,而創作者的真知灼見,撐起了這個多彩的世界。

作者 | 一諾

編輯 | 楊晶

“你好,管老師,可以跟著你做股票嗎?”

自從運營起了頭條號,這樣的信息,經濟學家管清友收到過不少。面對這些“求財心切”的粉絲,他的回覆直截了當:

“不可以,也不應該這麼想問題。沒有人能夠代替你決策。要麼自己學自己做,要麼交給專業機構。真正負責任的不會拉著你做股票。”

過去十餘年間,管清友一直在研究宏觀經濟和資產配置的邏輯。如今,他以經濟學家的身份下場,從不傳授“一夜暴富”的致富經,而是給大眾講解投資理財的底層邏輯,已經讓700萬用戶從中受益。

一個汽修工“較真兒科普”的底氣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

在11月25日舉辦的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上,管清友把這形容為“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也講述了在頭條創作背後的故事。


互聯網上的三尺講臺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對於不少人而言,如何才能讓口袋裡的錢更多,早已成為事關溫飽的大事。

作為國內知名的經濟學家,管清友一直從事宏觀經濟和金融研究工作,服務各大金融機構。他發現,當今社會太多人急於投資,卻缺少基本的思考與決策,而市場上相匹配的理財知識又相當匱乏。

於是,他決定普及金融理財知識,用服務金融機構的專業內容,幫助普通人守住財富、獲取財富。

經過反覆打磨,管清友連續在頭條發佈了三個付費專欄,系統性地講解理財知識。

一個汽修工“較真兒科普”的底氣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

從事經濟學科普多年,管清友曾嘗試過論壇、博客、音頻、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在大會上,他提出了自己的判斷:

“視頻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因為形式更立體、更生動,還可以拓寬知識產品的想象空間,改善用戶的學習體驗。”

這也是頭條近幾年發力的方向,在推進視頻化的同時,頭條還希望打造帶有平臺烙印的、超頭部的現象IP,放大專業創作者身上的“真知”力量,助力頭條的專業內容生態發展。

在大會現場,今日頭條內容運營總監孫毅透露,賦能專業創作者生產泛資訊、泛知識、泛娛樂內容的IPUP計劃以視頻化和品牌化為核心,兩年間與258位創作者共創內容,日均視頻播放量從280w增長到了7000w。

目前專業創作者群體每個月有超過1500人漲粉過萬,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都十分可觀,三一博士就是其中的代表。

身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三一博士的本職工作是長安大學講師,在頭條一年間漲粉139萬,走上科普這條路的原因,就是“看不慣那些不認真做科普的人”。

一個汽修工“較真兒科普”的底氣

長安大學講師-三一博士

在爆火之前,他因為找不到特色無法出圈,一度想要放棄。孫毅在創作者成長分論壇介紹了三一博士的“爆款打造之路”。

一年前,三一博士想接地氣,做了不少生活科普,一則關於如何遠離燃氣隱患的視頻,獲得了1.1萬播放量,但並未引起較大的關注。武器裝備科普是第二個方向,一則關於“中國製造107mm火箭炮”的視頻,很快播放量就超過了244萬,刷新三一博士自己的紀錄。

直到一個名為《外媒威脅炸燬三峽大壩,可行嗎?中國世界工程技術解析》的視頻誕生,播放量高達2456萬,一本正經的嚴肅科普開始成為他的固定風格。

“我們常常驚詫於眼前的偉大工程,討論他們帶來的價值,但我更願意和大家分享,這背後工科男們的‘小風情’。”三一說。

事實上,頭條不僅有工科男,各個學科的大牛們都在這裡聚集,一個學術科普的“小宇宙”已經蓄勢待發。

人文學科的深邃,也在頭條展露無遺。

外交學院教授施展與六位人文學者一道,從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等多個角度,分析“大洗牌時代”的社會變革,從中年危機背後的原因,侃到美國大選對中國的影響。法律專家沈志坤老師則把頭條作普法工具,幫助中小企業家規避法律風險。

頭條與創作者互相成就,在豐富內容生態的同時,也幫創作者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修車店裡的另類專家


真理也許只屬於少數人,但真知並不只在象牙塔裡。

一位汽車工程專業的教授,能給你講解最專業的構造原理,而一名汽修工,也能透過維修工作的酸甜苦辣,告訴你汽車修理中的真知。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真知。就算沒有響亮的title,有所專長的人們也能分享自己的經驗積累。有的分享者甚至都不用透露自己的名字,比如@一名樸實無華的汽修工。

一個汽修工“較真兒科普”的底氣

頭條創作者@一名樸實無華的汽修工

“修車是個好職業,以後家家戶戶都有車!”在周圍人的“忽悠”下,他誤打誤撞入了這一行,一干就是8年,雖然不掙錢,卻也樂在其中。

本來想在網上看個熱鬧,他卻發現了汽車知識領域的問題:有些視頻裡面說的小技巧是錯的,很外行;還有的雖然說的是對的,但會刻意誇大事實。“在汽車領域,目前看到的很多‘知識’,在行內人看起來其實是笑話。”

於是他放下扳手,拿起了手機。汽修科普,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一天,他心血來潮,在頭條上發了個講述修車師傅危險操作的視頻,莫名其妙般的一炮而紅,信息欄很快蹦出了99+新消息。“性格內向的我,就像是突然學會了與陌生人交流的方式。”回憶起那一刻,他依然欣喜若狂。

一個汽修工“較真兒科普”的底氣

頭條創作者@一名樸實無華的汽修工

他的視頻只有汽修現場,還有經常滿是油汙的雙手,剪輯手法也並不高超,這些卻並不妨礙感興趣的愛車一族,圍在他的視頻下交流討論。

有輛在高速上爆胎的事故車,被送到他的店裡。只見他將鏡頭對準撕裂的輪胎、變形的車尾,從一個汽修工的視角,分析事故對車輛的損壞程度。“萬幸的是車主繫了安全帶,人沒有多大問題。”

用他的話來說,這樣的視頻真是“樸實無華”,但僅發佈半個月,就有61萬次播放量。170多位網友,在視頻下嚴肅地討論著。有人探討事故的原因,質疑輪胎質量,也有人分享自己化險為夷的經歷,呼籲大家花錢保養不要冒險;在他的每條視頻下,都有人詢問買哪些車更好。

一個汽修工“較真兒科普”的底氣

頭條創作者@一名樸實無華的汽修工

從零開始到8萬粉絲,他感到十分滿足:“能夠用自己的實踐經驗,給到大家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在我看來,是很有意義的。”

擁有一技之長的普通人,不需要三尺講臺,也不需要頭銜的加持,有真知就可以在頭條分享。現在,頭條已經聚集、孵化了一批這樣的創作者,讓他們收穫了人氣和變現的機會。

種植柑橘20多年的鐘善東發明了“鍾式修剪法”,以“種桔者說”為名,在頭條開設了28個專欄。一年來,鍾善東從專欄中獲得超過45萬元的銷售額,還將種植方法傳授給全國各地的果農。

一個汽修工“較真兒科普”的底氣

今日頭條內容策略總監-王亞斌

今日頭條內容策略總監王亞斌在生機大會上表示,扶持各行各業的創作者,為的是豐富內容生態:“把流量和錢更多地分配給原創作者,讓生態的參與者——作者和用戶,都能在平臺搭建的功能基礎上,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需求的滿足。”

對於頭條鼓勵的原創、真人、專業創作,平臺將通過流量扶持、分成傾斜、優先開通平臺權益等予以賦能,幫助創作者更好地成長。

除此之外,王亞斌還提出了過去一年優化內容生態的三大舉措,包括平臺規則透明化,搭建創作者成長體系和信用分體系;通過流量扶持和治理搬運扶持優質原創作者;打造專業領域作者。

更多的行家,將在頭條開啟自己的創作生涯。


行家裡手,也要較真兒創作


當頗具經驗的媒體人來到頭條,帶來的又是不一樣的思考。

洪晃曾為多個報刊專欄撰稿,也創辦了自己的時尚雜誌。在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現場,洪晃回首過往的創作經歷,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指導,來自《三聯生活週刊》的主編朱偉。

朱偉告訴洪晃,在創作過程中,要注意到觀點、看法、見解、意見、主張五種表達的不同。這個過程,就是“較真兒創作”的態度。剛剛接觸這套說法,洪晃有些摸不著頭腦,卻慢慢理解了其中的門道,並將自己的諸多心得體會帶到了頭條。

一個汽修工“較真兒科普”的底氣

知名出版人、作家-洪晃

“作為一個內容創作者,你需要對自己的創作‘較真’,真知灼見是你的獨立思維能力。信息時代,你必須是一個編輯,做自己的信譽守門員,自己去判斷信息的性質。丟開那些散裝的偏見,儘量把表達放在思考後邊兒。”洪晃說道。

在她看來,真誠是所有好內容的核心:“講點真東西,別人可能不認識你,但一定會有人記住你。”真才實學,真心實意,這樣的分享也是頭條所鼓勵的創作理念。

不管是對各行業領域真知者的挖掘,還是對零基礎行家分享者的基礎培養,頭條的出發點都是為了促進真知傳播得更廣,這也的確成為了現實。

在2020生機大會主論壇分享中,內容生態總經理洪緋表示,頭條上“行家內容”崛起的趨勢十分明顯,專業內容消費時長一年內增加66%,“頭條行家計劃”也應運而生。

一個汽修工“較真兒科普”的底氣

今日頭條內容生態總經理-洪緋

針對目前頭條上已通過認證的13萬“行家”創作者,“頭條行家計劃”將從個人品牌打造、流量和現金扶持、內容變現力提升各方面幫助他們成長。頭條宣佈,預計在未來一年幫助1萬名“行家”創作者收入10億元。

“看見更大的世界”,是今日頭條新的Slogan,而創作者的真知灼見,撐起了這個多彩的世界。

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讓行家創作者有了展現自己的平臺。在頭條上,有從零起步的各行業專家,也有從業內知名到爆紅出圈的學術大咖。高質量的行家創作者,是平臺豐富內容生態、提升內容品質的源頭活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