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武漢紅十字會喊一嗓子

最近武漢紅十字會被全國人民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接連闢謠解釋,但還是躺著中槍。鑑於此,我從一個局外人的視角分析下當前疫情下紅十字會所面臨的狀況,算是一種支持和理解,也替武漢紅十字會喊一嗓子。

中國紅十字會是全國性的人民衛生救護和社會福利團體,是政府的助手,1999年由當初的衛生部管轄體制變更為國務院管轄體制,重要性得到了提升,管理體制得到了完善,在1993年也通過了《紅十字法》,一般都由國家主席擔任名譽會長。

紅十字會章程及各項制度健全,管理體制也很完善,事無鉅細的都給定了工作範圍,這是一個非常完善的組織。光工作職責就有十九條之多,還分為和平時期、戰時及武裝衝突時期的職責,詳之及盡。

有政府重視,制度保障應該紅十字會有所作為才對,現實中是高層次紅十字會成績輝煌,但地方紅十字會難有作為,甚至職能在削弱,影響在銳減,淪落為一個無關緊要、功能執行缺失的組織,原因很複雜,既有國內環境的影響,體制的制約,也有運行中的不當舉措,特別是郭美美事件的發酵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等因素。

在當前武漢疫情面前,政府在初期處置欠妥,紅十字會準備定當不足,我眼中和平時期的武漢紅十字會工作重點可能僅侷限於依法開展和推動遺體、器官(組織)捐獻工作;開展艾滋病預防控制宣傳和教育、關心愛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他人道救助等工作,在人道應急救援救助等職能上有所缺失,但在慈善總會等社會組織中卻有所體現,適當的缺失也是政府綜合考量的結果,情有可原。

面對重大疫情,武漢紅十字會擔負起了應有的職責,全面履行組織職能。面對洶湧澎湃的捐獻浪潮,武漢紅十字會沒有推諉,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全力保障捐獻物質和資金的運轉,但問題也隨即暴露,處置問題和物質的人員不夠,信息因統計、因申報程序的原因發佈不及時。面對琳琅滿目的物質,分類、登記、分發物質處置難度加大,制度約束所帶來的工作創新受侷限,這都是阻礙武漢紅十字會當前開展工作的直接困難,甚至短時間內都無法有效克服和解決。

和平時期各項工作政府是統籌兼顧的,工作中心、重點都是按經濟規律辦事的,武漢千萬級人口,GDP總量全國也在前列,武漢市政府也會順應潮流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無可厚非,象武漢紅十字會這樣的組織也只能選擇隨波逐流,做好政府的助手,儘可能做好社會最需要的工作了。

我相信武漢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如此重大疫情面前會不辱使命,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服務大眾。也請廣大市民理解、寬容一個組織的侷限性,不造謠,不傳謠,讓武漢市的一切組織穩定及時的運轉起來,共克時艱,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阻擊戰,共建美好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