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除了炒幣還能做什麼?

如題,這是我離職騰訊準備轉行區塊鏈時團隊裡一個小夥伴問的問題,在他看來區塊鏈僅僅是一個炒幣的工具,僅此而已。相信現在依然有不少人會把區塊鏈和各種幣劃上等號,這篇文章咱們就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科普一下區塊鏈實實在在的使用價值。

回憶郭美美事件

想必大家對前幾年中國紅十字會郭美美的事件都有所耳聞吧。身穿名牌服飾,開著豪車,多次去澳門參加賭局的郭美美,打著“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的名號公然炫富。雖然紅十字會多次出來闢謠,但是民眾對紅十字會的信任一度降到冰點。

區塊鏈除了炒幣還能做什麼?

郭美美事件讓民眾對紅十字會的信任降至冰點

這件事的本質其實就是當存在一箇中心化機構時的信任問題:民眾將物資捐出去以後信息就斷了,不知道自己捐贈的東西被如何處理,是不是到了真正需要捐助的人或者機構那裡。如果紅十字會的人各個清正廉明,那大家都相安無事,一旦紅十字會這個中心機構出現了腐敗,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和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郭美美事件爆發以後,民眾對紅十字會口誅筆伐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哇,原來老子捐贈的財物居然被你們拿去養了情人包了二奶。於是怒從心中起,以後在也不相信你了。

區塊鏈如何解決信任問題

類似上文提到的郭美美事件的中心化的信任問題,用區塊鏈其實非常容易解決,區塊鏈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去中心化”。我們就以比特幣為例看看用區塊鏈是如何解決這類“信任危機”的。

1、捐贈者向某希望小學捐贈0.1個比特幣,於是就有了一筆比特幣交易,這筆交易的輸出指向了該希望小學開設的比特幣賬戶,並且這筆交易輸出的鎖定腳本規定:這筆錢只能由擁有某希望小學財務部的簽名(理解為專屬的蓋章)才能被解鎖花費;

2、這筆交易廣播到了比特幣網絡中並被打包進了區塊,最終記錄在了區塊鏈上;

3、之後假如紅十字會的某個腐敗官員想給郭美美搞個Lv包包討美人歡心,但是他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花掉這筆捐贈款,因為他不知道某希望小學的私鑰,自然不能提供匹配的簽名(當然如果希望小學的財務部和紅十字會的人勾結在一起,把私鑰洩漏出去就over了,更為安全的做法是換成比特幣的多重簽名機制:同時提供多個人的簽名才能解鎖這筆資金);

4、希望小學的財務部想提取這筆款給孩子們買文具了,於是也生成一筆交易,交易中提供用自己的私鑰生成簽名,以此證明自己是這筆捐款的合法使用者。這筆交易同樣被廣播到網絡中,網絡中的節點負責驗證提供的簽名是否OK,最終這筆交易被驗證並打包到區塊中,經過全網共識得到全網半數以上的節點同意後被記錄到區塊鏈上,該希望小學成功消費了這筆捐贈款。

讀者有沒有留意到,如果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做捐贈,實際上就沒有紅十字會啥事了,直接點對點(捐贈者->希望小學)的支付就可以了,區塊鏈用密碼學技術和共識機制幫我們構建起了信任,而且任何人都可以隨時查看到相關交易的詳細信息。

目前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的愛心捐贈已經全面接入了區塊鏈技術。

總結

其實除了本文提到的用區塊鏈做捐贈的例子,區塊鏈在物聯網、金融、醫療、教育等方面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相關的落地場景在未來幾年相信會越來越多,因此如果你還對區塊鏈除了炒幣還能做什麼有疑問的話,那麼是時候學習學習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