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個專業曾“風靡一時”,如今畢業生供過於求,不好就業

以前很火的專業,一段時間後可能會不溫不火;以前很冷的專業,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火熱起來。專業冷熱的變化不僅跟社會產業結構調整有關,也跟相關專業人才保有量有關。如果人才保有量超過了市場需求量,就會出現就業難等問題。

今天我們看的這5個專業,曾經非常火爆,風靡一時,如今畢業生供過於求,不太好就業。

國際貿易專業


這5個專業曾“風靡一時”,如今畢業生供過於求,不好就業


國際貿易專業聽起來高大上,也確實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專業,前些年很受高分考生歡迎。不過,人們很快就發現,那些畢業於名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大學生是比較好找工作,但更多的畢業於普通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很難找到讓自己滿意的崗位,他們中有不少人從事的是與自己專業毫不相干的工作,或乾脆跨專業考研。

如果高考生對國際貿易感興趣,有想法從事相關領域工作,請儘量報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頂級財經類院校,或南開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等知名綜合性院校,否則三思。

教育技術學專業


這5個專業曾“風靡一時”,如今畢業生供過於求,不好就業


教育技術學專業就是早期的電化教育專業,主要內容是研究教育活動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過程,所以該專業大學生既要學習教育類知識又要學習計算機類知識。像教育學基本理論、教育技術基本理論、信息化教育理論、網頁製作軟件、動畫製作軟件、編程、攝影、書法等,都是教育技術專業大學生的學習內容。

國內教育技術專業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上世紀90年代開始,陸續有部分師範類院校或綜合性院校開設教育技術專業,當時正好趕上全國教育信息化浪潮,該專業畢業生非常搶手,一些師範大學的本科畢業生能直接到其他規格較低的師範類高等院校從事教學工作。不過2000年之後,隨著開設教育技術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招生規模的快速擴張,原來緊俏的畢業生不再是市場上的“香餑餑”,越來越多的人從事與本專業毫無關係的工作。

法學專業


這5個專業曾“風靡一時”,如今畢業生供過於求,不好就業


法學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4年,各高校可以實行彈性學制,但最低修業年限為3年。前些年,法學專業畢業生需求經歷過幾次高峰期,不過,由於法學專業畢業生人數的增多,以及相關專業人才的飽和,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愈來愈嚴峻。據麥可思《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法學是連續三屆的就業紅牌專業。

現如今,法學專業本科生若沒有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很難進入法學領域工作,就算勉強進入法學領域,發展空間也很小。另外,法學領域是一個比較看重資源和資歷的行業,個體即便非常優秀,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沒有一定的人脈資源,事業發展也會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只有一部分法學專業畢業生能達到事業理想狀態,這些人不僅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超強的應變能力,也非常堅韌,富有耐力。

市場營銷專業


這5個專業曾“風靡一時”,如今畢業生供過於求,不好就業


市場營銷專業屬於工商管理類專業,是建立在經濟科學、管理科學和現代信息技術等基礎之上的一門交叉學科專業。在比較火的那段時間,市場營銷專業吸引了不少高分考生,但經過幾年的學習,不少大學生髮現想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很不容易,招聘單位也覺得一些市場營銷專業大學畢業生掌握的“道”與公司提倡的“術”有很大分歧,於是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單位寧願招聘有市場運作經驗的沒有大學文憑的社會人員或其他專業大學畢業生,也不願意招錄剛畢業的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

化學專業


這5個專業曾“風靡一時”,如今畢業生供過於求,不好就業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火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數理化中,化學因為具有更強的實用性,曾經備受歡迎。而化學領域研究水平的高低又直接代表著國家的軟實力,因此化學專業得到了國家重點支持,化學類人才的培養規模也很大,幾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都開設了化學專業。不過近些年化學專業就業情況很不好,許多優秀的化學專業大學畢業生難以找到比較好的工作,甚至一些留學海外的名校博士,也只能被派到企業一線崗位上。與法學專業一樣,化學專業也是麥可思《2020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連續三屆的紅牌專業。

以上5個專業,都是曾經的“熱門專業”,但如今的考生理性多了,他們選擇專業時會更多的參考高校在相關領域的教學水平和行業認可度,不會盲目地選擇所謂的“熱門專業”。

未來幾年,就業市場的供求關係會持續發生變化,或許再過幾年,某些曾經的熱門專業又會熱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