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专业曾“风靡一时”,如今毕业生供过于求,不好就业

以前很火的专业,一段时间后可能会不温不火;以前很冷的专业,一段时间后可能会火热起来。专业冷热的变化不仅跟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也跟相关专业人才保有量有关。如果人才保有量超过了市场需求量,就会出现就业难等问题。

今天我们看的这5个专业,曾经非常火爆,风靡一时,如今毕业生供过于求,不太好就业。

国际贸易专业


这5个专业曾“风靡一时”,如今毕业生供过于求,不好就业


国际贸易专业听起来高大上,也确实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专业,前些年很受高分考生欢迎。不过,人们很快就发现,那些毕业于名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是比较好找工作,但更多的毕业于普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岗位,他们中有不少人从事的是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或干脆跨专业考研。

如果高考生对国际贸易感兴趣,有想法从事相关领域工作,请尽量报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顶级财经类院校,或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知名综合性院校,否则三思。

教育技术学专业


这5个专业曾“风靡一时”,如今毕业生供过于求,不好就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就是早期的电化教育专业,主要内容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所以该专业大学生既要学习教育类知识又要学习计算机类知识。像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理论、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编程、摄影、书法等,都是教育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

国内教育技术专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有部分师范类院校或综合性院校开设教育技术专业,当时正好赶上全国教育信息化浪潮,该专业毕业生非常抢手,一些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能直接到其他规格较低的师范类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不过2000年之后,随着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原来紧俏的毕业生不再是市场上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本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

法学专业


这5个专业曾“风靡一时”,如今毕业生供过于求,不好就业


法学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各高校可以实行弹性学制,但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前些年,法学专业毕业生需求经历过几次高峰期,不过,由于法学专业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饱和,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据麦可思《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法学是连续三届的就业红牌专业。

现如今,法学专业本科生若没有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很难进入法学领域工作,就算勉强进入法学领域,发展空间也很小。另外,法学领域是一个比较看重资源和资历的行业,个体即便非常优秀,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没有一定的人脉资源,事业发展也会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只有一部分法学专业毕业生能达到事业理想状态,这些人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超强的应变能力,也非常坚韧,富有耐力。

市场营销专业


这5个专业曾“风靡一时”,如今毕业生供过于求,不好就业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建立在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基础之上的一门交叉学科专业。在比较火的那段时间,市场营销专业吸引了不少高分考生,但经过几年的学习,不少大学生发现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很不容易,招聘单位也觉得一些市场营销专业大学毕业生掌握的“道”与公司提倡的“术”有很大分歧,于是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单位宁愿招聘有市场运作经验的没有大学文凭的社会人员或其他专业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招录刚毕业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

化学专业


这5个专业曾“风靡一时”,如今毕业生供过于求,不好就业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火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数理化中,化学因为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曾经备受欢迎。而化学领域研究水平的高低又直接代表着国家的软实力,因此化学专业得到了国家重点支持,化学类人才的培养规模也很大,几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化学专业。不过近些年化学专业就业情况很不好,许多优秀的化学专业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甚至一些留学海外的名校博士,也只能被派到企业一线岗位上。与法学专业一样,化学专业也是麦可思《202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连续三届的红牌专业。

以上5个专业,都是曾经的“热门专业”,但如今的考生理性多了,他们选择专业时会更多的参考高校在相关领域的教学水平和行业认可度,不会盲目地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

未来几年,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会持续发生变化,或许再过几年,某些曾经的热门专业又会热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