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企“至暗時刻”要給出明細賬

石油企業的利潤不能是筆糊塗賬,無論是賺是虧,都要對公眾有個清晰交代。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跌到20多年低位,跌破20美元每桶,部分品種甚至出現負值,最近幾天,三大石油巨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高層接連開會發話,要求企業做好應對舉措,準備接受‘至暗時刻’的挑戰。做好長期思想準備、推行降本增效,是“三桶油”面對油價暴跌的一致選擇。

4月29日,“三桶油”分別交出今年一季度成績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一季度營收皆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中石油淨利潤虧損人民幣162.30億元, 同比下降258.4%;中國海洋石油第一季度營收415.79億元,同比下降6.3%;中石化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2.6%,淨虧損197.8億元。從財報來看,中石油和中石化總共虧損超過360億元。

油價大漲,石油企業鉅虧;油價大跌,石油企業也鉅虧,這裡面的邏輯需要“三桶油”仔細澄清一下,明細賬目也要對公眾公開一下,不能只以“至暗時刻”簡單告知公眾。

我們來看看一些專業人士的解釋:業內人士指出,在石化行業,並不能單純地把油價當作成本來看待。比如煉油行業,由於國內油田的開採成本大幅高於中東等地的油田,導致國際油價大跌期間,國內部分油田的開採業務在成本方面反而呈現出劣勢。

在下游需求方面,由於疫情導致人們出行頻率大幅下降,以及工業生產活動降低,使得汽柴油等下游需求明顯減少,也是“三桶油”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在石油化工領域,雖然油價下降使得化工行業的成本大幅降低,但疫情期間經濟活動的減少使得化工品的下游需求同樣大幅下降,導致化工行業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綜合來看,油價暴跌對石油企業來說,是有利有弊。但這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非專業人士很難了解。更何況,我們日常加油購買的汽油價格也並非和國際油價聯動,當國際油價跌破每桶40美元(地板價)以後,汽、柴油最高零售價不降低。

由此,石油企業的利潤不能是筆糊塗賬,無論是賺是虧,都要對公眾有個清晰交代。比如,這些石油企業的運營成本到底是多少,早在2011年,中石油職工不包括退休人員的平均薪酬就達到了14.97萬元,9年過去了,中石油的職工平均年薪到底是多少,迄今為止依然是個謎。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中石油員工的平均待遇遠超當地的平均工資水平,其運營成本無疑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支出。

“三桶油”不但都是上市公司,而是都是密切關係到民生的企業。公眾有疑問,就需要詳細並通俗地告知公眾。油價漲也虧跌也虧,無疑也要給公眾好好列個明細賬目,好好解釋這個事情。

每日商報評論員 岑嶸

下載每日商報APP客戶端“每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