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電影,別隻看賊吃肉,不看賊捱打

​中國電影市場巨大,上映的電影票房如今動輒就是上十億,投資電影如《戰狼》《流浪地球》的,更是賺得盆滿缽滿。很多人就盯上了這門生意,但投資電影並不簡單,需要眼光和專業,同時也存在巨大風險。以為投資電影就是穩賺的,那是隻見賊吃肉,沒見賊捱打。

投資電影,別隻看賊吃肉,不看賊捱打

投資電影常見的兩種方式

固定收益模式。就是你把錢借給製片方,然後約定好時間和利息,到了時間收取本金和利息。就跟你把錢放在銀行投死期、定期,到了時間銀行把本金和利息給你。但是這種模式收益率太低,還要承擔製片方跑路或者電影投資虧損甚至虧慘的情況,沒有錢還你本金了。

按照投資比例,後期參與電影利潤的分紅。投資的錢算到電影製作成本里面去,然後等著票房大賣了,按照投資成本的比例,分享電影賺取的利潤,包括票房、衍生品周邊、版權等等賺取的利潤。但是有一個常識大家要知道,就是我們看到的票房可不是真實利潤啊,因為製品方要把票房跟影院和發行方分享。

投資電影,別隻看賊吃肉,不看賊捱打

舉個例子:戰爭大片《紅海行動》的票房高達36億多,但不是直接對這36億進行分紅,首先要扣除成本,據說紅海的成本高達5個億,然後在扣掉影院和發行方分成,這些大頭去掉了,才是製品方的利潤。小道消息製片方的利潤是13-14億,那紅海行動的回報率是13.5/5=2.7倍。

在大賣的影片中,其實紅海行動的回報率還算是低的,因為它的成本太高。但即便這樣,仍然是暴利中的暴利。《資本論》裡對利潤是這樣描述的:資本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

投資電影,別隻看賊吃肉,不看賊捱打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演員轉行去做導演,去做電影投資,因為確實很賺錢啊。你看看徐錚、王寶強、程思成、黃渤、星爺......然而,資本市場有一句話就是,利潤有多大,風險就有多大。而且電影市場也是資本市場,在中國股市、足球、電影這幾個都是資本追逐的,資本市場的水有多深,大家可能講不清,但都知道水非常非常深。

投資電影,你要投對導演、演員、劇本,而且這些還不夠,想要電影賺錢,還有後期的宣傳、造勢、輿論、水軍等等,在加上電影質量過硬你才能賺到錢。這些看不出什麼,那就看數字,每年大概國產電影有3000—4000部,但真正能上映到院線的也就500-800部,這裡就砍倒一大片。

投資電影,別隻看賊吃肉,不看賊捱打

2019年上半年票房前十的電影,只有5部是國產電影,排第十的是《反貪風暴4》,票房也就7.95億。因為現在的電影投資成本都高(具體原因呢就是那些要價高動不動就幾千萬上億的流量明星們),如果票房沒有個1、2億,還真不好說能賺錢。比如近期的《上海堡壘》,投資3個億,如今票房不到1億就已在各院線下線;還有更極端的,比如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2》,比如有范冰冰、劉燁參演的《大轟炸》,這種大導演大明星大製作的,開拍之前吹上天,到最後上不了映的,投了就是血本無歸,底褲都虧光。

投資電影,別隻看賊吃肉,不看賊捱打

所以,投資電影還需慎之又慎,除了選好電影之外,還要當心金融詐騙,如果一定選擇投資電影,也一定注意:按照正規的渠道、正規的流程去進行,在廣電查詢這部電影的拍攝許可證以及出品公司,在銀行櫃檯或者電話銀行查詢出品公司的對公賬戶的真實性,確認合同書裡面的甲方(出品方)負責條款(包括成本,演員,上映時間,分紅細則,未映違約事項等等。投錯了電影,上映之前還能做做美夢,期待期待,被騙了,那就是什麼都沒了。

總之,投資電影不是天上掉餡餅,不要利令智昏,被高利衝昏了頭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