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為什麼要寫《滁州西澗》?

肖0308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詩寫與唐德宗建中二年,作者任滁州刺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

這首詩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不多解釋,還是說說言外之意吧!還得從韋應物早年的經歷說起,十五歲時以三衛郎作為唐玄宗的近侍,出入宮闈,跟隨唐玄宗出遊大好河山,那時豪放不羈,橫行鄉里(主子是皇上啊,牛的很,自以為前途無量),但同鄉認為他是禍害。不過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出逃,韋應物流落失職,如喪家之犬,從此開始立志讀書,常常“焚香掃地而坐”。之後在唐代宗廣德至唐德宗貞元年間,先後擔任多個官職,其中包括滁州刺史。還算是運氣不錯!

因此這首詩雖然寫的平常的景物,但還蘊含著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和憂傷情懷,也是作者對早年經歷和世態炎涼的感悟,一種懷才不遇的感觸!可能是看到滁州西澗的景色,觸景生情,也是一種孤獨和無奈,畢竟人經歷多了上了歲數容易感慨歲月流逝!

給大家普及一下韋應物這位大詩人的一點額外知識吧。山水田園派詩人,後人以“王孟韋柳”並稱,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抒情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是中唐時期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


三十年人間


“滁州西澗”描寫的是現今滁州城西郊的一條小溪,有人稱上馬河,也就是今天的西澗湖(原滁州城西水庫)。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著名詩人,文采十分了得,但是其人如詩一般。喜歡託物言志,說白了,也就是心中有大志,不甘於蟄伏,但是偏偏要做出一副淡漠的樣子,頗有點布衣卿相的做派。哪怕貴為一方刺史也仍然是這性子,加之後來喪妻文風更加容易感懷,但“韋蘇州”用寫景寫物確有一手。後人更以“王孟韋柳”並稱。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較為著名,詩風恬淡高遠,涉及時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頗有佳篇。作其品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


大餅貓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滁州西澗》這首詩是韋應物在任滁州刺史的時候,後常去西澗遊覽,最後心有所感寫的一首詩,也是韋應物詩作的巔峰之作。

“議者雲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其孝友詞學,承慶、嗣立力量;明於音律,則萬里為最;達於禮儀,則叔夏為最;史才博識,以述為最。”——《舊唐書》

韋應物出身京兆韋氏逍遙公房,是右丞相韋侍階的曾孫,可以說韋應物從小出身名門,而且少年時期是唐玄宗的近侍,可以隨時出入宮闈,後因安史之亂爆發,韋應物流落失去了官職,直到唐代宗時期還被重新徵用。

這個時候的韋應物從唐代宗到唐德宗三十年間幾乎一直從地方任職,所以可以說是接觸不到權利中心的的,但韋應物因為深受謝靈運,陶淵明等人詩的影響,他的詩風主要是以山水田園為主題,也和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並稱為王孟韋柳。

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

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這首《滁州西澗》也是他為數不多借景色來抒發自己鬱郁不得志的心情的悲憤詩句,他之所以寫這首詩,可能也只有當時美好的景色,還可以解乏他心中的鬱悶。

其實“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也有一些對於生活的熱愛在其中。可能也是韋應物的想法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嘴痕


獨憐是特別喜愛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