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圖文/張錄成

畫馬難在隨意寫馬,即隨心所欲地寫馬。

起初,儘管我的速寫畫得很熟練,對馬的造型各方面都很熟悉,但是一到宣紙上就不成樣子了,尤其要表達萬馬奔騰的場面,更是難上加難。我還記得曾經要在丈二的宣紙上畫一幅《萬馬奔騰圖》,每次都是激情滿懷地潑灑一番,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一張畫三年都沒有畫成。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意到、筆到,不一定使筆下的馬千變萬化,只有作者腦海裡產生千變萬化的意象,筆到才有可能實現。但馬是一個具象的動物,既要表現出馬的特徵,又要使表現手法千變萬化,避免重複,這是一個千年難解的課題。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縱觀當代畫馬作品,可以評說的寥寥無幾。我想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如今大多數畫馬的作品還在古人的筆墨、情節裡找趣味,用陳詞濫調,趣味過時,形式陳舊的畫面語言討生活。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有些作品試圖追求新意,但缺乏文化脈絡的連接、缺乏對生活的深入研究、更缺乏表現功力,從而使作品流於形式;也有一些作品,雖然畫面看起來很花哨,但經不起細看,經不起推敲和思索。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我們一直在說繼承和發展,但往往容易走極端。要麼是對古人的東西全盤接收,循規蹈矩,要麼是與傳統劃清界限,走一條看不到自己文化根脈的“洋路”。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所謂繼承,並不是對傳統不加提煉地全盤接受、延續。中國文化幾千年,古人為我們架起了橋,修好了路,奠定了文化的基礎。但如果我們一直在古人修的路上走,覺得古人的一切都是對的,都是好的,就會使我們失去發現新風景的膽識與眼光。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我們要把我們傳統的精華提煉出來。中國畫的精華第一是書法,其次是文化。只有把這兩點繼承下來,學到位、練到家,我們才能夠把中國畫的靈魂繼承下來,而不僅僅延續一種形式或圖式。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我從十一二歲到現在一直堅持練書法,從未中斷。因為我堅信,書法是全世界唯一的、具有獨特性的表現語言。這種語言恰恰傳承了中華幾千年的文化,我們把它繼承下來,就是繼承了中國文化的基因。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而要創新,就要發現新途徑、找到新思路、新思想。新的東西在古人的畫冊中是找不到的,在畫室裡苦思冥想,更不是辦法。藝術探索的漫長道路往往在艱難痛苦的環境中才能爆發出超常的想象力和創作力,所以藝術的創作需要選擇一個不同尋常的路徑,才能創作出不同於別人的作品。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藝術家探求藝術的路徑非常重要,這條路不是別人已經修好的路,更不是今天的高速公路。我們在別人修好的路上如何觀察、尋覓、創作都是徒勞,尤其在高速公路上,我們只能看看別人創造的風景,拾人牙慧。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只有真正找到自己的藝術之路,我們才能得到靈感和啟發,只有幾十年如一日地在自己的藝術之路上行走,在一個文化點上深入挖掘,才可能尋找到新的東西。

畫家簡介:

畫家張錄成:繪畫藝術從傳統到創新,有兩個因素必不可少

張錄成,當代中國畫壇著名絲路大寫意畫家、絲路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書畫研究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中國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END—

本文系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