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和嫉妒不應該助長貪慾的氣焰,而應該回歸自己,轉化動力

生活很複雜,它像一個高深莫測的魔術師,總是給我們好的,又給我們壞的,給我們精彩的,卻又給我們糟糕的,給我們想要的,又給我們難以承受的。

然而,就在這個魔術師手裡,我們一次次失落,又一次次被補給,往往會變得一面脆弱,一面貪婪。

誠然如此。

在一次次失落與補給中,我們總會選擇性看到別人比自己好。

小時候,總有“別人家的孩子”;長大後,總有“你看看別人”。在一次次的比較中,人都會羨慕,也都會嫉妒,但這不應該助長自己貪婪的氣焰,而應該回歸自己,變成動力。

羨慕和嫉妒不應該助長貪慾的氣焰,而應該回歸自己,轉化動力

01貪婪,把人推向邪惡的深淵

貪婪莫過於人性,薄涼莫過於人心。

貪婪,會一點一點地削掉人的良知與善心,將人一步步引向黑暗又邪惡的深淵。

《銀河補習班》裡,有個角色,叫呂大頭,是馬皓文的徒弟,也是馬皓文一直最信任的人。

馬皓文的優秀,讓他的徒弟呂大頭心生嫉妒,竟然選擇親手毀掉馬皓文的前程。

馬皓文設計的東沛大橋,本來想在兒子面前展示一下知識的力量,可是大橋的數據被自己最信任的徒弟更改。

該更數據,可以節省一大筆的材料費,從而能讓自己拿到更多的錢。呂大頭用貪婪的心和愚蠢至極的手段,把最信賴自己的人親手送進了監獄,還讓馬皓文為整個團隊背了黑鍋。

在監獄裡,一次次被整,身心俱疲。可馬皓文從未放棄過,而他最心愛的徒弟始終沒有去看他一眼。

在馬皓文出獄後,找到呂大頭,詢問住處。呂大頭用馬皓文原來住的那個破屋換取馬皓文免費給自己設計圖案。

一顆心得有多貪婪,才會如此?

見錢眼紅,丟了良知,還一步步把最信任自己的人,整得如此下場。捫心自問,貪婪的莫過於人性了吧。

羨慕和嫉妒不應該助長貪慾的氣焰,而應該回歸自己,轉化動力

前段時間,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家門被踹事件上了熱搜。肇事者竟然在院裡大聲呼道:“他不敢管我!”

本著一顆好奇的心,我也一步步查詢,是否“大衣哥”有得罪過此人。

可結果,令人眼鏡大跌。肇事者是個外地人,從未和“大衣哥”有過往來,更談不上得罪一詞。

“大衣哥”出道之前,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和周圍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實實在在的耕地人,從未向人借過錢,也從未得罪過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老實人,被一群群昧著良心的貪婪民眾時時欺負。

“大衣哥”出道成名,成了方圓十里眼裡的“紅人(紅色的鈔票)”。他們眼裡的“大衣哥”就像那隻會吐錢的取款機,只要插個卡吱一聲,就會有一張張紅色的惹人高興無比的人民幣。

給多了,還嫌少。給少了,家裡玻璃門窗都被砸。鏡頭之下,破碎的玻璃窗,展現著一個個貪婪人的罪惡之行。

正因為方圓十里的鄉里鄉親不停地欺負與壓榨,才使得連不相識的外地人,都如此兇殘無比。

究竟是貪婪到什麼地步,才會讓人丟失了良知,兇殘至極到此地步?

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生活又怎會見到陽光。

羨慕和嫉妒不應該助長貪慾的氣焰,而應該回歸自己,轉化動力

02羨慕可取,但應該成為自己的動力

我們可以讚美他人的成功,羨慕他人的富有,但絕不可以輕視自己的平凡,忽視自己的想法。也許我們看不到他人的敬慕目光,但我們可以為自己鼓掌喝彩!

我們可以羨慕他人的“事事順利”與“萬事如意”,畢竟那是別人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應該值得讚美值得羨慕!

但,也應該知道,每個優秀的人,他的背後、他的身心,不知道有多少條傷疤,甚至有些傷疤,還差點讓他們失去了一切。

查理卓別林是世界著名的喜劇大師,可他的人生,卻不像他演的戲那樣讓人覺得歡喜。

世人都以為卓別林幽默風趣,卻不知道他處於人群時的心理恐懼,他用一生表演喜劇,可他的人生更多的確是悲劇,卓別林的一生告訴我們,誰都不是生來風光,即使生活再難也要努力活出自己的樣子。

人人都羨慕他,可又有多少人去看過卓別林的人生經歷呢?

羨慕和嫉妒不應該助長貪慾的氣焰,而應該回歸自己,轉化動力

一歲的時候,父母離異,跟隨母親生活,對父親沒有任何印象。

時運不濟,讓他的童年充滿苦澀。母親常年被病魔纏身,最後只能進了貧民收容所,兩個孩子也被法院判給了父親,可是繼母的仇視經常讓兩兄弟處於飢餓當中,無法享受同齡孩子般的快樂。

之後,母親離開貧民區,接回兩個孩子,三人在一間小房子相依為命,母親也常常精神失常。父親因飲酒過度死亡後,他們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卓別林開始做童工,印刷工、玻璃工人、傭人等等。

但他熱愛表演,每到休息日,卓別林就會擦亮皮鞋,刷乾淨衣服和領帶,來到演員介紹所,他也因此出演了一些小配角。

可出了名之後,被一些政治主義者眼紅,他被捲入了政治鬥爭。人生又開始處處被針對。先是各種監視,再是各種活動的干擾,他與家人也差點因此失去了所有。

他的人生並沒有像他展現給我們的喜劇那樣惹人喜愛,相反,他的人生經歷,卻是每個人都十分厭惡的。

當時的影視圈,有很多出名的人,查理卓別林也曾羨慕過洛杉磯的那些明星。可他沒有選擇把心思花到別人身上,而是把羨慕嫉妒轉化為自己的動力。

開始認真地書寫劇本,認真地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演繹排練。

一站期間拍攝的《從軍熱》取得巨大反響,《淘金記》的播出更是讓原本負債100萬美元的聯美公司再次達到巔峰。

一個人,從羨慕他人,到轉化為自己的動力,那便說明這個人,逐漸變得成熟了。

因為一味地羨慕嫉妒恨,不僅不會給自己帶來好處,相反,自己會被這種心理狀態一步步拖進邪惡的黑暗深淵。

羨慕和嫉妒不應該助長貪慾的氣焰,而應該回歸自己,轉化動力

03迴歸自己,從心出發

大道至簡,返璞歸真。

很多時候,人只有懂得迴歸自己,才能更好地前進。

《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也不過如此。剛進部隊的他,從來沒有讓自己真正地迴歸自己過。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一個人不自信的根本原因是,隱含創傷的不斷重複。

隱含創傷,即被否定。一個人被否定之後,就會不斷重複被否定,從而不斷地自我否定。

一個人一旦在心裡重複地自我否定,那麼這個人又怎麼會有自信呢?

《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便是如此的經歷。

父親口中一直稱呼“龜兒子”,讓他丟失了面對困難的勇氣。腹部繞槓的時候,在連長面前,班長讓他做50個,可他說自己不行,最多30個。

當他上槓之後,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做了333個。很多人說,許三多是被騙了才轉了那麼多下。

而我卻覺得,許三多回歸了自己,讓自己認認真真地繞槓,所以,才有了333,讓連長都鬱悶的成就。

而從那以後,許三多的每次訓練,都是那麼讓人眼前一亮。

苑子文在《你要好好的》這本書裡說:“好像你和時間的距離,不是銅牆鐵壁,而是融為一體,你能清醒地溯源過去,能踏踏實實等待未來,更能堅定自己當下的生活。”

在我的角度,許三多經歷了那一次三天三夜的昏迷之後,更能堅定了自己與當下的生活了吧。

相比於許三多,成才是浮躁的。

他急功近利,羨慕老A,從而貪婪地想著拿到名額,拋棄戰友,努力地想讓自己達到標準。可在袁朗問他鋼七連的那六個字的時候,他卻一臉茫然,他說他不知道袁朗說的是“不拋棄、不放棄。”

雖然成才最終進了老A,可他終究還是走了一大截彎路。

學會認清生活的無常與有常,人也應該回歸自己。不能讓羨慕與嫉妒助長著貪婪,而是應該回歸本身,轉換為動力。

大風大浪,波峰波谷,人終究都要回到自己的既定位置。

願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裡,保持自己,從心出發,堅定向前!

羨慕和嫉妒不應該助長貪慾的氣焰,而應該回歸自己,轉化動力

END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父母總說“你看看別人”?

我是視野菌,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