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畏懼的汲黯,直言不諱跟皇帝抬槓,漢武帝怕他也敬重他

漢武帝時期有一個人,不僅經常懟漢武帝,甚至還多次抗旨,按照武帝驕傲自負的性格,這人應該早就被處以極刑了。看看司馬遷不過說了幾句反對的話,就被處以宮刑,意外的是武帝不僅沒有收拾他,還十分敬重他,這個人就是汲黯。

汲黯從劉徹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跟著他了,劉徹繼位之後,他也成為武帝的重臣。汲黯性格耿直,不喜歡攀附權貴,蔡東藩評價他:

獨汲黯一再直諫,最得治體,御夷以道,救人以義,漢廷公卿,無出黯右,惜乎其碩果僅存耳。

無所畏懼的汲黯,直言不諱跟皇帝抬槓,漢武帝怕他也敬重他


劉徹喜好儒學,於是召集了一幫的文人儒生在身邊,一次上朝時他對大臣們說從今以後我要學習堯舜治國,推行仁政。大家都在稱讚武帝聖明的時候,汲黯聽不下去了說:“拉倒吧陛下,您就別裝了,像您這樣內心貪婪,表面卻還要做出施行仁義的人,怎麼可能像堯舜一樣建立功業呢?”漢武帝聽完大怒,拂袖而去。

大臣紛紛責怪汲黯不該這樣講話,汲黯看著這幫人怒道:“你們這些人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只知道阿諛奉承,是想讓皇上陷入不義嗎?陛下讓你們站在這裡是要做事的,我做了我該做的事,性命算什麼?”通過汲黯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把家國責任看得比性命還重的人,武帝其實也知道,所以即使他只是事後對著身邊親近的大臣,罵了汲黯一通,然而並沒有把汲黯怎麼樣。

無所畏懼的汲黯,直言不諱跟皇帝抬槓,漢武帝怕他也敬重他


在生活汲黯也時刻盯著武帝不讓他亂來,有一次武帝得到了一匹好馬,他十分高興,於是就讓司馬相如給馬做賦,讓李延年配樂,他要昭告天下這匹駿馬的事情。本來這也沒什麼,皇帝陛下高興,給馬寫個賦很正常,偏偏汲黯不樂意了,他和武帝說“陛下,自古以來帝王設樂的目的,要麼是為了祭祀先祖,要麼是為了教化百姓的,不是用來嘚瑟你的馬。就你這個樣子興詩動樂,沒有人會聽的。”

匈奴渾邪王來歸降,漢武帝想擺排場,但是皇家的馬不夠,就向百姓徵用馬匹,但是百姓也沒有這麼多馬。武帝的排場沒有擺起來,讓他覺得很丟面子,一氣之下就要殺了長安令,這個時候又是汲黯站出來說:“你殺小小的長安令有什麼用,你不就是想要錢、要馬麼?來來來殺我,殺了我你就啥都有了。再說了一個來投降的匈奴渾邪王,隨便讓個縣令去接見下就好了,你這興師動眾的,是想要討匈奴歡心麼?”一番話把漢武帝氣的說不出話

無所畏懼的汲黯,直言不諱跟皇帝抬槓,漢武帝怕他也敬重他


雖然汲黯經常和皇帝抬槓,但是武帝卻十分的敬重他。武帝見汲黯的時候,一定是正襟危坐、衣冠整齊地,哪怕是帽子沒有戴好武帝都不好意思見他。要知道衛青去見武帝的時候,還會遇武帝坐在馬桶上和他說話呢。

不僅如此汲黯的對手對他也是十分敬重,當時淮南王劉安企圖造反,滿朝文武中他只忌憚汲黯,他曾和心腹們說過“汲黯這個人,喜歡直言進諫,能夠為大義慷慨赴死,這樣的人不可能收買。至於丞相公孫弘之流,要收買說服他簡直太容易了。”

無所畏懼的汲黯,直言不諱跟皇帝抬槓,漢武帝怕他也敬重他


可惜的當皇帝當太久了,武帝在後期越來越剛愎自用和沉迷於享樂,已經失去了年少時的那種雄圖大志了,所以汲黯的直言讓武帝聽起來十分刺耳,也就不想再讓他待在身邊了,於是找了個小錯把他罷官了,後來又把他調出了京城,最終汲黯在任上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