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前沒讀過書的大山女孩,會被劍橋哈佛搶著要,比爾蓋茨盛讚!

人們只看到我的與眾不同:一個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卻戴上一頂學歷的高帽,熠熠生輝。


我曾怯懦、崩潰、自我懷疑,內心裡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熏天。


直到我逃離大山,打開另一個世界。


--塔拉•韋斯特弗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是美國作者塔拉·韋斯特弗的第一部處女作,上市第一週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全美銷量破百萬冊。


而比書的成績更厲害的,是作者塔拉·韋斯特弗的傳奇人生:

塔拉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但是

2008年,她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文學學士學位。

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

2010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

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2018年出版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2019年因此書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比爾蓋茨曾稱讚本書:一個驚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閱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17歲前沒讀過書的大山女孩,會被劍橋哈佛搶著要,比爾蓋茨盛讚!

如此優秀的她,為什麼在十七歲之前,沒有上過學?而她又是如何通過自學,擁有如此“開掛”的人生,我想我們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一、原生家庭之殤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在讀完本書後,我認為這種影響包括孩子對世界最初的認知、潛能發展、以及孩子是否擁有健康的成長環境。


17歲前沒讀過書的大山女孩,會被劍橋哈佛搶著要,比爾蓋茨盛讚!


01 原生家庭構築了孩子對世界的最初認知

“女性只能穿寬大的衣服”

“禮拜日不可以外出買東西”

“上廁所不尿到手上就沒必要洗手”


對她來說,即使冰箱裡有腐爛的桃子、水槽裡有髒盤子,甚至一進門家裡有異味撲來,只要味道還可以忍受,房子就算乾淨。


在塔拉上大學之前,她一直踐行並相信父親告訴她的一切。


她從來沒有去看過醫生,因為父母告訴她,醫生並不是想救你,而是要害死你。

她也從沒來沒有進過學堂,因為父親說,學校是政府給孩子洗腦的工具。


在塔拉的童年裡,整個家庭一直為末日降臨做準備,因為父親堅信世界末日終將降臨,當人類世界崩塌之時,只有他們家會存活,不受影響。

父親的言論,日復一日的影響著塔拉的整個童年,她沒有質疑過,也沒有懷疑過。所以她從未上過學、生病了也從不去醫院。她是如此,她的哥哥們也是如此。


當塔拉教育的大門被父母無情的關上後,父母告訴她的一切,便構成了兒時塔拉對於世界的所有認知。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同一顆新生的幼苗受到不同土壤的滋潤、太陽的照射和雨水的灌溉,在日復一日成長的過程裡,都會結出不同的果實,更何況是一個活生生的孩子呢。


02 原生家庭影響著孩子的潛能發展


當塔拉的哥哥泰勒告訴父親決定離家去讀大學時,父親強烈反對“我的兒子,竟然排著隊等著被無神論和光明會間諜洗腦”,父親認為,一個男人不可能靠書本和廢紙為生。


17歲的塔拉在家準備自學考試,父親知道後便會強加給塔拉很多工作,讓她沒有時間學習。父親甚至會讓塔拉為家庭賬單付款,從而減少她為大學準備的學費。


17歲前沒讀過書的大山女孩,會被劍橋哈佛搶著要,比爾蓋茨盛讚!


為什麼一個父親會千方百計的阻擋孩子們的求學之路呢?


是盲目的宗教思想和陳舊觀念在作祟嗎,我想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他自大、獨裁,他拒絕相信任何人,他認為自己才是最聰明的那個人,任何人都不能違揹他。當這樣一個父親在一個家庭中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以父愛的名義千方百計的阻礙著孩子們邁向更廣闊的世界,這便是一個父親認知的狹隘。


現在很多人都在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真相是,父母認知的最頂層,才是孩子最真實的人生起跑線。


03原生家庭影響孩子的成長環境


在塔拉的記憶中,爸爸把冰箱裡的牛奶、酸奶和奶酪全部清除乾淨,爸爸不允許孩子們再吃這兩樣東西。


當外婆教導塔拉上完廁所要洗手,塔拉不以為意。因為爸爸說上廁所不尿到手上,就不用洗手。


在明知深夜開車危險的前提下,父親依舊帶著全家人上了路,置幾個孩子和妻子的安危於不顧。而妻子明知危險,卻也不敢阻攔丈夫。


果然,車禍發生,血從爸爸的嘴裡湧出,塔拉身上到處都是傷口,姐姐奧黛麗的鼻子被撞得彎曲成了奇怪的鉤狀,鮮血從鼻子裡湧出。而他們的母親,她雙眼呈深紫色、深的發黑,像是浣熊的眼睛一樣,腫的分不清是睜著還是閉著。


後來塔拉知道,母親的“浣熊眼”,是嚴重腦損傷的徵兆之一。


而這原本是一場本應該避免的事故。


17歲前沒讀過書的大山女孩,會被劍橋哈佛搶著要,比爾蓋茨盛讚!


書讀到此處,當我們已經被塔拉父親的荒唐無知感到憤怒的時候,殊不知,這個偏執的父親竟絲毫沒有從這次車禍中吸取教訓,因同樣原因導致的車禍,還有第二次。


一年冬天,當落日的餘暉懶洋洋的搖晃著,父親要帶著大家從奶奶家開十二個小時的車回家。奶奶讓父親吸取上次的車禍教訓不要貿然上路,而且正值冬天,極可能遇見暴風雪。父親拒絕了,他堅持自己會戰勝暴風雪。


當晚凌晨3點,天氣突變,狂風亂作,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兒子理查德建議靠邊停車,不能再走了。這個偏執又愚蠢的父親再一次拿全家人的性命做了賭注,父親接過方向盤,車速甚至開到之前的兩倍。


終於,當車偏離軌道飛了出去,所有人反倒鬆了一口氣。


在這次事故中,塔拉的頸部受傷最嚴重,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轉動。


其實除了車禍,這並不是孩子們唯一受傷的場景,在父親的廢料場:


塔拉的手被割破、腿上也被長釘割出大口子

哥哥盧克腿重度燒傷,結果竟被放進垃圾箱療傷

哥哥肖恩從幾米高的托盤上摔下,腦袋開花

就連父親自己也因油箱爆炸,受了嚴重的燒傷,身上多處皮膚壞死


這麼多的事故和鮮血,都是意外嗎?


不,是父親不忍心花錢買更安全的設備,一次次的拿著孩子安全去做賭注。他作為一個家庭決策者的愚蠢、無知、偏執,無數次將孩子和妻子置於危險的境地。即便如此,他仍然相信他做的是對的。


塔拉的父親為什麼是這樣一個人呢?

塔拉曾在書中提到,她的父親患有躁鬱症,而疾病是不具有選擇性的。


即便如此,一個父親患有躁鬱症的父親,他糟糕的養育方式背後, 承受一切代價的只是他自己嗎?


顯然並不是。


孩子們和他的妻子,才是付出代價的人。他們傷痕累累、淤青、擦傷、腦震盪、腿著火、腦袋開花,他們一直生活在一種警覺的狀態和持續的痛苦中。


這種精神上的折磨和身體上的創傷,將會成為孩子一生都不能遺忘的傷痛。


二、 教育改變命運


外面有一個世界,一旦爸爸不在你耳邊灌輸他的觀點,世界就會看起來大不一樣。 -泰勒


01 你不放棄,幸運才會降臨


受夠了獨裁專橫的父親和暗無天日的生活,十七歲的塔拉,決定參加楊百翰大學的自學考試,而在此之前,她從未上過一天學。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具有的勇氣決定開始的,即使是一開始她就知道,考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了不起的是,她沒有因此就完全放棄嘗試,而是一點一點開始了她的自學之路。


楊百翰大學入學考試由四部分組成:數學、英語、科學、閱讀。她每天6點起床,開始從最基礎的數學開始學起,英語方面她連最基本的語法知識都沒有,她從名詞開始,接下來是介詞和動名詞。


17歲前沒讀過書的大山女孩,會被劍橋哈佛搶著要,比爾蓋茨盛讚!

(楊百翰大學)


日常學習之外,塔拉的生活還伴隨著父親給她安排的繁重的工作。父親用工作的方式,千方百計的佔用她的學習時間。在生活中的重壓之下,她還在學習。


終於楊百翰大學的考試如期而至,從未參加過考試的塔拉,第一次知道答題卡的使用方式。她從來沒有在滿是人的房間裡,在書桌前坐過4個小時,翻頁的沙沙聲和鉛筆的塗寫聲讓她無法集中精力。


楊百翰大學是一所競爭激烈的大學,塔拉至少需要拿到二十七分,才擁有錄取的可能性。糟糕的發揮讓塔拉失去信心,她覺得完全就不應該參加這場荒唐的考試。

終於第一次考試下來,塔拉只拿到二十二分,但是她的心卻意外地快樂的砰砰跳,她沒有想到自己可以拿到這樣的分數,這說明一切充滿著可能性。


第二次考試,塔拉以二十八分的成績成功被楊百翰大學錄取,一個在17年裡從未上過學的孩子,竟然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


對塔拉來說,她曾以為自己的人生會在十八九歲結婚,爸爸會分給她農場的一個角落,她的丈夫會在那裡蓋間房子。她生孩子時,母親會來接生,並慢慢教授她草藥和助產的知識,她的一生,會像她母親也成為一個助產士。

但是在她被大學錄取的這一刻,她的人生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絕對想不到,曾經一個不被允許接受良好教育的女孩,竟然可以在劍橋和哈佛這樣的高等學府接受著世界上最頂尖的教育。


而這一切的開始,都源於她勇於邁出改變的那一步。


02 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解放我們的思想


初到大學,塔拉第一次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作為一個虔誠摩門教徒的女兒,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都讓她驚呼不可思議。


當塔拉看到室友香農穿著吊帶背心,屁股上印著“多汁”兩字時,這超出了她的承受範圍。


室友瑪麗在禮拜日外出買東西,塔拉認為這簡直是對上帝律令的公然違背,她逃回了自己的房間。


在塔拉的世界裡,父親稱這樣的人為“異教徒”。塔拉堅守著父親教導她的每一條真理、每一條教義。醫生是墮落之子,家庭教育是上帝的旨意。


直到一堂關於西方藝術的課,徹底開始削弱她對過去認知的忠誠,讓塔拉意識到她與這所大學的巨大鴻溝。


17歲前沒讀過書的大山女孩,會被劍橋哈佛搶著要,比爾蓋茨盛讚!


逐漸的,她開始審視以往的生活,審視以往的認知是否正確。通過教育、通過知識,她原有的認知世界在一點點的土崩瓦解。


慢慢的,塔拉吃下了第一粒止痛藥

她第一次上完廁所後主動洗了手,還用了香皂。

她也不會再看到穿運動短褲的女生,就一直盯著人家看。

她甚至去申請了政府助學金,即使父親曾說“接受政府捐助就等於把自己的交給光明會”。


塔拉的生活方式在逐漸發生著改變。


一個人的起點是否就是她的終點,一個人初具的雛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實的樣貌。我想這個的決定權在我們自己身上。


03 過去一成不變,未來才有分量


小時候,我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經驗積累,等待成為一個成年人的樣子,那片孕育我們生命的故鄉,那便是我們生命的起點。


可是起點定在哪裡,不是由我們決定的。我們會生長在怎樣的土地上、習慣吃什麼樣的食物、擅長說怎樣的語言、會擁有怎樣的兒時玩伴,這些都是我們誕生在這個世界之初,上帝為我們每個人擬定的初始模式。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曾說:無論你之前的人生髮生過什麼,都會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


我們之所以會對現實無力,是因為你只一味關注著“被給予了什麼”,困在自己所營造的主觀世界中。其實,若我們轉換角度,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上”,很多問題可能就會沒有那麼難。


塔拉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一個生活環境如此糟糕,十七歲之前從未讀過書的女孩,也依舊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人生綻放新的色彩。當然,塔拉的改變過程並不輕鬆,也是伴隨著一系列的懷疑、對抗、掙扎後,才迎來最終的蛻變。


17歲前沒讀過書的大山女孩,會被劍橋哈佛搶著要,比爾蓋茨盛讚!


我們無法複製塔拉的經歷,但我們可以行動起來,為自己做點什麼。


每個人的過去都無法被剝離,如果你想要改變,卻不知要從何處著手的話,那你可以學習一下塔拉,從投資自己的教育開始,學一門感興趣的課程或者語言,甚至是再往上提升一個學歷。


一個人的起點並不一定就是他的終點,如塔拉所說,真正決定我們是誰的,是我們眼睛背後的東西,是我們咬在齒間的東西--是希望、信仰或信念,讓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過去是一個幽靈,虛無縹緲,你已經無法決定你的過去。


但此時此刻,你還能影響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