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工廠轉內銷,除了靠阿里,還能靠什麼?


外貿工廠轉內銷,除了靠阿里,還能靠什麼?

往年的四五月份忙到吃不上飯,今年卻沒心情吃飯。廣州市愛情鳥皮具有限公司是歐美皮具品牌的代工廠,其負責人滕鋒向獵雲網表示,截至目前,工廠已損失90%的訂單,總貨值4千萬。“還能怎麼辦,大不了賣房唄。”

全球疫情蔓延,國際供應鏈受到嚴重波及,大量海外訂單延遲甚至取消,給外貿工廠帶來空前挑戰。據天眼查顯示,自2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註銷的進出口外貿企業已經達到了12396家。

訂單暴跌

國內每家代工廠都供貨於三四個品牌方,其中70%的訂單都來自歐美市場。

據報道,ZARA母公司INDITEX臨時裁員25,000人,HM裁員數千人,PRIMARK關閉了銷售佔比30%的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專賣店,迅銷集團的優衣庫取消訂單,美國商超類客戶幾乎是一夜之間全部通知停止收貨。

歐洲的銷售主要依賴線下店的購買而非電商,目前,很多品牌的線下門店均關店一個月以上,關店將持續到幾月份仍是個未知數。國內代工服裝和皮包的工廠原本在今年6月份設計和製作2021年的春夏款,關店打亂了工廠的開發結點,工人沒有可生產的訂單。

一家GUSSE的代工廠表示,國內疫情爆發高峰期時工廠停工兩個月,隨著國內疫情好轉,工廠恢復產能準備扭虧為盈時,海外疫情爆發。五月前的訂單接連取消。

滕鋒損失最大的一筆女士包包訂單價值200萬。目前品牌方的回應是訂單暫停,滕鋒說,這批貨是春夏款的女包季節性很重要,錯過銷售期只能打折售賣。訂單無論是取消還是延期交付對工廠而言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大量的貨積壓在工廠也產生了額外的房租成本。

東莞一家服裝廠的負責人吳傑表示,目前自家工廠的訂單已經取消到六月份了。品牌方合作了三年,這也是第一次違約。由於是不可抗力也沒有任何賠償,只能自己消化庫存。最讓他頭疼的是,最大一筆訂單是一款吊帶裙,五萬件成衣和原材料壓在工廠裡。這些吊帶裙如果不在今年售賣出去,明年可能就要虧本售賣了。

之前停工的兩個月房租以及訂單的取消讓吳傑的工廠入不敷出,他了解到很多同行直接停工到七月份。基本上今年是沒有盈利的不再持續虧損就是萬幸了。但吳傑的工廠並沒有停工,只是裁員了20%。在他看來,今年最大的任務就是把存貨變現。如果不變現,明年的原材料只能貸款購買了。

吳傑向獵雲網表示,今年的外貿人能活著就是最大的願望了。據商務部數據顯示,1到2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4.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6%,其中出口額為2.04萬億元,呈現了兩位數的降幅。

已有的出口訂單,也有問題,物流現在基本上一天一個價。深圳市雄旺科技的王朝彬表示,大多訂單的物流費用都是在和品牌方簽單時訂下的,目前物流漲價的差價基本上都由工廠承擔。金輝刀剪的鐘嘉良透露到,不僅是物流的成本增加,很多客戶反應貨物到當地碼頭也因為沒有人力運輸,導致大量貨物堆積在碼頭無法卸貨。

外貿工廠轉內銷,除了靠阿里,還能靠什麼?

來源:企業供圖

轉戰內銷

貨物大量囤積在工廠,為了保證工廠的現金流,轉型做內銷,成為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地外貿工廠的突圍之路。但是對於長期做外貿供應商的工廠,國內市場並不友好。

比如,愛情鳥的皮具生產標準和流程是專門針對國外的審核標準。無論是環保、品質還是硬件的生產線,標準都高於國內市場。進而導致了生產成本大於針對國內市場生產的工廠,成本方面沒有優勢,內銷的利潤和數量自然也很難得到保障。

摸不清楚國內市場是外貿工廠轉戰內銷的最大痛點,每一家外貿工廠都有穩定的海外客戶,但是在國內卻沒熟悉的客戶。

時下正火的直播電商,成了外貿工廠將存貨變現的一個途徑。

愛情鳥皮具有自己的設計師,設計師以前任職於ZARA,在這段時間共獨立創作了40多款產品。但經過帶貨主播選款後僅有兩款適合國內售賣。不僅是選款困難,由於長期做批發的工廠每條生產線生產的商品是固定的數量。內銷的訂單量無法和批發相比,轉戰內銷還需要重新調整生產線。

更可靠內銷渠道,還得靠阿里巴巴。4月4號,阿里巴巴開展了外貿工廠剪標內銷的活動,活動頁面裡有十幾家各大品牌的代工廠。從訂單量上看,大多商品均有大幅度的漲幅。4月14日,淘寶特價版公佈支持外貿工廠轉內銷的十項措施:歡迎外貿工廠“0門檻”入駐,並給予10億量級的流量支持,給外貿工廠打開更大內銷空間。

滕鋒的工廠品牌方大多都是小眾品牌,知名的奢侈品品牌是面向全球的審美設計,小眾品牌的設計具有區域性,國外銷售量高的款式在國內並沒有同樣的銷售數量。相對而言,快時尚品牌的訂單剪標內銷還算輕鬆。

滕鋒在內銷時共選擇了三條路。首先尋找定位相同的網紅帶貨,然後聯繫線下檔口以及在阿里巴巴B2B模式的電商進行售賣。目前在電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銷售效果,無論如何算是給內銷路開了個好頭。每一條路對於外貿工廠而言都是摸索,滕鋒認為“外貿工廠在貨物的品質方面有優勢,但轉變的過程是十分痛苦的”。為了增加銷量,滕鋒帶領工廠內的四個人成立了電商小組,專門研究國內的電商直播,也讓工廠內的業務員轉型做主播,一點一點了解國內的市場需求。

想要啃下內銷這塊硬骨頭的不僅是滕鋒一人,金輝刀剪的鐘嘉良也在摸著石頭過這條河。取消的海外訂單也可以剪標內銷。但對於刀具廠,標誌在生產時就已經刻在刀上了,銷燬標誌又增加了新的工作量。

疫情並不是鍾嘉良轉戰國內市場的原因,只是一個催化劑。轉戰國內的想法已經在鍾嘉良腦海裡盤旋很久了,因為,近幾年,歐美品牌方加速將代工廠的主力逐漸轉移到東南亞地區。對於外貿工廠來說,訂單是命脈,然而,左右訂單的因素太多了,大多不在工廠的掌控範圍內。

早在2009年,鍾嘉良就註冊了自主品牌廚立方,由於當時工廠正在上升階段,主要經營海外的訂單,無暇運營品牌,所以擱置了,直到今年才重新做起來。三月底廚立方在內部訂購會上籤了20萬的訂單,目前每天保證一萬左右的銷售額。鍾嘉良認為對於一個新品牌這個銷量是比較樂觀的,畢竟總有個成長的過程。

在運營自主品牌時,鍾嘉良發現,銷售渠道並不是唯一的困難,以往代工廠的主要工作就是對訂單的產品負責,保證產品質量是最核心的問題。自主品牌銷售就並不是質量那麼簡單,對市場的熟悉度以及市場推廣營銷策劃和用戶喜好都要考慮。最重要的還是電商的運營,由於沒有經驗目前運營只能尋找第三方公司代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