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作家筆下的鸚鵡被賦予了不同的意向

意象是中國古典文學詩歌詞語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客觀物象與作家主觀意念的統一,是詩歌生生不息、無拘無束的“言外之意”來源。

  唐詩宋詞中出現的大量的青銅器意象,是從單純的智慧、美麗的物象發展而來,成為蘊涵豐富意蘊的詩歌意象,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鳥兒有異凡鳥之特徵:聰慧,識人,能言善辯,因而歷代文人題詠頗多,特別是漢末禰衡題《鸚鵡賦》之後,魏晉時期出現了一股才子佳人爭題的現象,而這一意象的文化意蘊逐而豐富。《深藏華屋鎖雕籠》——女性處境的象徵鸚鵡羽毛漂亮,聰慧巧言,常為富家人家買來金籠,陪伴深閨女眷。這首古詩裡多寫鸚鵡,她的美麗外表,聰明伶俐,加上年青時的金籠,都成了中國古代女性境遇的象徵。這就是唐詩中鸚鵡意象的含義。《鸚鵡自居》詩:“隴西鸚鵡至江東,養之年,嘴漸紅。經常害怕思歸前翅,每喂一口就開籠。可憐巧語情雖重,鳥憶高飛意不同。應該是朱門的歌舞妓,應該是深藏牢閉的後宮。”

  在寶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在蘇州刺史史上作首七律,是指鸚鵡的主人對鸚鵡機敏、善言善語,深深的憐憫,鸚鵡卻在想如何從籠子裡逃出來,遠走高飛。用籠子裡的鸚鵡比喻朱門大戶人家的丫頭,耐人尋味。劉禹錫寫過《和樂天》的失奴榜上的人,都說:“鏡猶在,添香夜不歸。蝴蝶拂瓦,鸚鵡透籠飛。”又以鸚鵡比婢女,可見,在文人眼中,閨房大院的鸚鵡和婢女都是應該嚴加看管的。

  通過古代詩人的不斷吟誦,積澱下來,與鶯、燕等鳥意象一樣,鸚鵡意象成了表達閨怨主題的常用意象。詩者常借“籠中鸚鵡”的意象反襯烘托“單棲情緒”的深閨寂寞,如“閒階上斜日,鸚鵡伴人愁”、“夢幻繞天山,愁翻錦字”(韓俚《夢幻繞天山》)、“愁翻錦字”。昨夜有誰為伴,鸚鵡在簾子裡“(竇鞏《少婦詞》),“嬌蛾聚翠尋春夢,淚滴滿衣。閒窗愁對,金籠鸚鵡,綵帶芙蓉”(仇遠((媚)),“池長憑闌愁無侶”。奈這一身,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柳永的甘草子)。“物色之動,心亦搖焉”,金籠一隻鳥兒的孤寂與閒窗裡的怨女相似,相對於鶯、燕、杜鵑等其它鳥類意象,鳥兒一隻,又一隻,又一隻,又一隻,又一隻,又一隻,都成了一幅絕妙的畫卷,這幅畫卷上的畫像,是古典詩句中經久不息的閨怨主所寫的絕妙詩句,成了詩人習以為常的語碼。不單如此,宮怨題題品中也常現出一幅青鳥意象。

  君王之愛“一身當三千”,皇妃宮女靜寂寂寞,憂愁惟有這一靈禽知悉,因而詩人常以青鳥為“三十六宮愁如許”之深宮怨怨之見證。如羅鄴《宮中》:“芳草長含玉輦塵,君王遊幸此中頻。今朝不是有承恩處的,飛鳥飛來說似人。”長孫佐輔《古宮怨》:“無情春色尚知返,君心忽斷何時來,深院獨開還獨閉,青苔驚飛苔。”然而,並非所有出現在詩歌詞句中的詞句,都是意象的載體,而意象和語詞之間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關係,因此,我們在分析具體作品時,應當加以注意。

  詩歌裡,鸚鵡只是作為一種鳥類的物象出現,而與之比擬的也都是物象。傳統典史家的自況,感同身受的“鸚鵡”見文學之作,最早是東漢末年禰衡在黃祖長子黃射大宴賓客時,即席揮筆寫下一篇“鏗鏘金玉,句句欲飛嗚”的《鸚鵡賦》。略微過了一會兒,又同題繼作蜂起,後世的詩句中寫到了鸚鵡往一邊去,以一鳥為興託象,反覆詠歎禰衡賦中借鸚鵡寄託懷才不遇之感。另一方面,藉此來表現禰衡“筆不停綴,文不加點”對文才的傾羨,“豪客爭題題鸚鵡賦”對韻事的追慕。

  懷才寄託義氣古詩中鸚鵡意象的重要蘊涵是傳統文士用物自喻、寄託文士普遍懷才寄託義氣的思想。耶和華嘆他「能言善辯、聰明能識」,哀他「怨毒於一隅」,又以鸚鵡作象徵,他的擬人化手法不但對魏晉同題賦影響較大,也對其後的詩詞影響較深。原來「鸚鵡能言,飛不離鳥」,不過是一隻好學人言的鳥,經禰衡等人詠詠,其意涵變得十分豐富。曹毗“嘉其智者,嘆其籠樊”,傅玄贊其“綠採含英”,“輒言其應,若聲追之”,一方“解語終須累爾身”。正因聰慧能言善辯而被關起金籠,詩中常寓含鸚鵡所處境況的悲嘆,並以物興託作者情志。自證其罪易《紅鸚鵡》:“文章辯慧皆如此,籠檻何年得生。”黃滔《鍾陵故人》:“只愛金籠貯鸚鵡,誰論鐵柱鎖蛟龍。”平道出了鸚鵡聰明誤身的悲慘境況,並藉此來寄託古時以來文人志士普適的遭遇。徐夤《古往今來》:“古往今來恨莫窮,不如沈醉臥春風。”雀無角,長穿屋,鸚鵡能言卻籠。”全詩寓含著一種憤憤不平的情緒,以鸚鵡能說出話卻被困,而雀兒無角卻能自由來去,這就像喻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不公平待遇。唐羅隱的《言》更是明確地教導世人慎言保身:“須信禍胎生利口,莫譏思逞懸河。”如果象一隻鳥,因為巧舌“似簧”,最後只能落到“長向人中被網羅”的結局。顯然,在這裡,鸚鵡不再是一隻簡單的物象,而是一隻意象,它寄託著詩者的義憤,使詩者富於感知力。

  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說過:“在藝術中,感性的事物經過心靈化,而心靈的事物又通過感性化顯現出來。這種感覺者的觀物象和作者心靈的主觀意識、觀念者的觀照有效率地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創造出一種優秀的作品。對對方來說,“能言終見棄”。李白《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青衫白髮》是詩人借青衫白髮之遇來抒發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歡離合的情緒,前兩句“落羽辭金殿,孤嗚吒繡衣”,便是詩者離別時的形象寫照;前三、四句“能言終見棄,還向隴西飛去”,則說明了青衫白髮之原因與歸鄉之心。詩者借靈鳥以自況,寄託身世遇緣之感,“能言”即鸚鵡高出凡鳥之處,也是李白對自己出眾之才競相丟棄而產生的孤憤。然而,“能言終見棄”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現象。

  文采風流的傾羨,據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統計,魏晉時期,自禰衡作《鸚鵡賦》之後,王粲、陳琳、阮璃、曹植等十二人又作有鸚鵡賦。士人才子以同題為賦,常抱著爭奇奪勝的心態,多在其中構思,而此後唐詩宋詞對此靈鳥的題詠,綿亙不絕,其中鸚鵡意象與此才子佳人爭題鸚鵡賦韻密切相關,凝結了士人才子佳人的英才情結。因此,唐詩宋詞中的“鸚鵡”,不但是對“能言飛鳥”的“采采採麗容”,“色似桃花語似人”的讚歎,更增添了對“文采風”的讚歎。例如《才子愛奇吟不足,美人憐爾繡初成》(殷文圭《鸚鵡》)、《才高鸚鵡賦,風流惠文冠》(毛滂《八節長歡》)、《騎黃鶴,賦鸚鵡,水龍流》(戴復古《水調頭》)、《黃鶴聯登,橫翔雕筆,健凌鸚鵡》(李曾伯《水龍吟》)等,都是如此的類,各有各的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酬謝詩中自誇對方的健筆凌雲,多借用“鸚鵡”意象來比喻其文才堪與禰衡等比肩。“賦力凌霄鵡,詞鋒敵竹”(自居易《東南一百韻》),“郎君下筆驚鸚鵡,侍女吹簫弄鳳凰”(李商隱《留贈畏之》),“鸚鵡才須歸紫禁,真珠履不稱清貧”(貫休《送鄭閣至閩闢》),“健筆凌霄,詞鋒鷓鴣”(杜甫《奉贈太常張卿二十韻》),“脫俗文章笑鸚鵡,凌雲頭角壓麒麟”想一想,鸚鵡意象內涵的不斷充實,是與歷史文化的積澱緊密相連的,它由單純的自然意象,即宮怨、閨怨題題材中反襯烘烘的自然禽鳥意象,發展成具追慕風流、感慨萬千的不遇蘊涵的具有自然情趣的禽鳥意象,是與相衡和魏晉時代的同題題題題題題作這種文化背景分不開的。

  要關注的是,才高累身的嘆氣意象不只包含了文采風流的讚歎和懷才不遇之感的嘆氣,還有才高累身,世途險惡的警戒。因為能言的鸚鵡受人喜愛,所以巧言的鸚鵡也被人討厭。因題鸚鵡賦而聲名狼藉的禰衡,也是才高累身的典型。

詩詞作家筆下的鸚鵡被賦予了不同的意向


詩詞作家筆下的鸚鵡被賦予了不同的意向


詩詞作家筆下的鸚鵡被賦予了不同的意向


詩詞作家筆下的鸚鵡被賦予了不同的意向


詩詞作家筆下的鸚鵡被賦予了不同的意向


詩詞作家筆下的鸚鵡被賦予了不同的意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