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新經濟”的三波浪潮已撲面而來

VCG211272918713.jpg

圖源:視覺中國

日前,上海市推出《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加快發展新經濟形態,培育產業新動能”。國家發改委和中央網信辦4月7日聯合發出《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以“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為目標。

事實上,“在線新經濟”遠不止人們以為的只是增加些快遞物流,或者網絡遊戲,而是涉及文娛消費、健康醫療、製造服務以及交通金融等非常廣泛的經濟社會領域,是以互聯網為平臺,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與各個傳統領域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業態新模式。在線新經濟的培育和發展,將有利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培育更具競爭力的新型企業和新型勞動者。

站在當前時點觀察,在線新經濟至少有三波浪潮。第一波是在線購物,以滿足“宅生活”的用品需求。這波浪潮從17年前“非典”疫情過後開始興起,如今已達到一個高潮,未來也還會繼續拓展。

第二波浪潮是各類在線消費服務,這是滿足“宅生活”的服務需求。如在線教育、遠程醫療,都屬於這個範疇。在疫情發生之前,上述這些領域雖然也有在線模式,但都屬於邊緣業務,探索性質。無論從用戶習慣,還是政策支持,或者主流企業接受度來看,都不具備進入核心業務的條件。疫情突然暴發,線下醫療資源頓時緊缺;教育資源雖然不緊缺,但是線下教育模式變得不安全。所以政府力推教育模式全部轉為線上,同時也鼓勵傳統醫療機構和互聯網醫療機構大力開展在線問診。於是,這些領域的在線業務出現激增。可以預見,疫情過後,這些領域的在線模式向核心業務滲透一大步,是必然趨勢。

第三波浪潮是與“宅工作”相匹配的環境提升。這三波浪潮雖然未必一個接一個,但還是錯落有致、循序漸進的。相比較而言,生活用品在線銷售的標準化程度最高,所以興起得最早最快,如今已進入高峰階段。在線消費服務,其質量標準的界定要複雜一些,所以發展就會慢一些,但方興未艾。“宅工作”相對而言難度大些,不僅要當事人接受,還涉及團隊和部門,涉及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的大幅度調整,牽一髮而動全局。

在線新經濟給眾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給互聯網平臺在消費和工業領域裡的持續發展都創造了巨大的商機。舉個身邊的例子,因為“宅”,人們對於住房的要求就會提高。比如希望每人有自己的書房,書房還要有自己的風格,因為同事和朋友經常會在視頻上看到。所以房地產、室內裝潢、甚至室內各類軟飾品等,都會出現新需求。

總體來看,最早收益的應該是與在線轉型或者數字化轉型直接相關的“新基建”行業,如5G、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的終端設備的持續升級需求,也將產生巨大市場。在互聯網應用環節,機會就更多了,各類新場景的營造中蘊藏著不少新業態。把握機遇、因勢利導,無論對於企業救助還是經濟社會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作者:陳宏民(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市政府參事)
編輯:範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