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新经济”的三波浪潮已扑面而来

VCG211272918713.jpg

图源:视觉中国

日前,上海市推出《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加快发展新经济形态,培育产业新动能”。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4月7日联合发出《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目标。

事实上,“在线新经济”远不止人们以为的只是增加些快递物流,或者网络游戏,而是涉及文娱消费、健康医疗、制造服务以及交通金融等非常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与各个传统领域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业态新模式。在线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将有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培育更具竞争力的新型企业和新型劳动者。

站在当前时点观察,在线新经济至少有三波浪潮。第一波是在线购物,以满足“宅生活”的用品需求。这波浪潮从17年前“非典”疫情过后开始兴起,如今已达到一个高潮,未来也还会继续拓展。

第二波浪潮是各类在线消费服务,这是满足“宅生活”的服务需求。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都属于这个范畴。在疫情发生之前,上述这些领域虽然也有在线模式,但都属于边缘业务,探索性质。无论从用户习惯,还是政策支持,或者主流企业接受度来看,都不具备进入核心业务的条件。疫情突然暴发,线下医疗资源顿时紧缺;教育资源虽然不紧缺,但是线下教育模式变得不安全。所以政府力推教育模式全部转为线上,同时也鼓励传统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疗机构大力开展在线问诊。于是,这些领域的在线业务出现激增。可以预见,疫情过后,这些领域的在线模式向核心业务渗透一大步,是必然趋势。

第三波浪潮是与“宅工作”相匹配的环境提升。这三波浪潮虽然未必一个接一个,但还是错落有致、循序渐进的。相比较而言,生活用品在线销售的标准化程度最高,所以兴起得最早最快,如今已进入高峰阶段。在线消费服务,其质量标准的界定要复杂一些,所以发展就会慢一些,但方兴未艾。“宅工作”相对而言难度大些,不仅要当事人接受,还涉及团队和部门,涉及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的大幅度调整,牵一发而动全局。

在线新经济给众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给互联网平台在消费和工业领域里的持续发展都创造了巨大的商机。举个身边的例子,因为“宅”,人们对于住房的要求就会提高。比如希望每人有自己的书房,书房还要有自己的风格,因为同事和朋友经常会在视频上看到。所以房地产、室内装潢、甚至室内各类软饰品等,都会出现新需求。

总体来看,最早收益的应该是与在线转型或者数字化转型直接相关的“新基建”行业,如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终端设备的持续升级需求,也将产生巨大市场。在互联网应用环节,机会就更多了,各类新场景的营造中蕴藏着不少新业态。把握机遇、因势利导,无论对于企业救助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陈宏民(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政府参事)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