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路上,我願堅守傳統教育,靜待花開

#我的育兒日記#

早教的路上,我願堅守傳統教育,靜待花開


昨夜攜子聚會,小傢伙一直鬧騰,坐在車上亦然。念著保護他幼小的自尊心,沒有當眾“教育”他。

到了樓下,給出租車師傅付了錢,一下車,我還沒張口,兒子又在嚷嚷。我有些生氣了,聲音大而嚴厲的說道:“你今天的表現太…”還未來得及說出“糟糕”二字,小傢伙立馬牽著我的手,用右手指著夜空,悄聲說道:“媽媽,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我知道這或許是孩子敏銳的覺察到了即將撲面而來的訓斥,而轉移話題的一種方式。但是,當聽到這句話時,我愣住了,一時禁聲,怒氣四洩而去,我驚異於三歲頑童的言語,內心充溢而來的是欣喜和不可思議。

這就猶如我們在春天種下了一顆種子,我們百般呵護,小心澆灌培育,可是你耐心等過了四季,它依然還在泥土中不聲不響。當你垂頭喪氣,準備放棄的時候,無意中卻發現一絲嫩芽破土而出。

我從兩歲伊始,教他讀詩,背詩,給他講解,真是也想盡了許多方法,可是永遠只有輸入,未曾輸出。

我曾無數次的惶惑,究竟這麼早教孩子讀詩,學《三字經》有沒有必要,因為他似乎什麼也未曾記住,因為他終將還會忘記。此刻,他的反應讓我明白了學習的意義。

印象深刻的還有一次,去年七月全家一起去成都旅遊。在青城山下一橋邊柳下休息,兒子向著橋下望去,隨意問道:“媽媽,這就是清泉石上流嗎?”

我看著橋下清流潺潺,在小石上唱著歌向遠方流去,喃喃應和“這就是清泉石上流。”

一個西部邊陲小城裡長大的孩子,見慣了大漠落日,確實比較少見這種情景,此時此刻,能想到這句詩,老母親很欣慰,我是多麼害怕貧瘠的環境,造就他貧瘠的精神世界。

我相信,每個母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有自己好的經驗與方法,同時也有很多的困惑與不解。當局者迷,很多時候,我們身在其中,會找錯方向,走了彎路。而我,作為一個新手媽媽,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比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究竟應該快樂教育為主,還是堅守傳統教育,我到現在都沒有摸索出一個好的方法,渴望有人來指點迷津。也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的感悟,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王教授說“孩子的教育應該窮文富武,如果你們家沒有十個億,沒有十套房子,沒有爹可拼,那當然要背詩了。”

“家裡不富裕的孩子,那一定要好好唸書,不要信那些新的,帶引號的外面傳來的帶引號的觀點。什麼在遊戲中學習,發現法呀,這個三十年以前,我們天天鼓吹這些,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中國人就得有中國傳統教育的方法。”

對於王教授的的話,我深表贊同。

此時,稚子正對著湖邊的垂柳,揹著“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我無力把他培養成多麼成功的人,但我盡最大的努力與能力教育他,繼續背詩歌,涉獵三百千千,讓他的精神能深深紮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將家國情懷厚植於心,滋養小傢伙的浩然正氣。

【在教育的路上,願共同交流,與孩子共同進步,彼此成就。】

早教的路上,我願堅守傳統教育,靜待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