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那人那山那狗》,我願為你經歷生死,但我閉口不提

電影《那人那山那狗》,我願為你經歷生死,但我閉口不提

影片中男主總是在父親話音落下的時候,那麼急切的想用“知道了”來告訴父親我是大人,教訓可以免了。兒子是想迫切證明自己的,覺得自己長大了,要和父親平起平坐了。但是兒子真的長大了麼?兒子道理也許都懂了,但是做起事來,真的沒有父親的細膩。郵差這份工作,對父親來說,不僅僅是送信這麼簡單,它承載了太多東西,分量重的讓父親不敢不尊重。

電影《那人那山那狗》,我願為你經歷生死,但我閉口不提

開始父親告誡兒子,認真核對郵件信息,要輕點拿放郵包,不能把郵件弄溼了,幫著老鄉貼郵票,送信給特定的一些困難戶,走路好好看腳下趕路等等,無不訴說著父親對工作的細心。父親在這條郵路上走了許多年,其他人有的當官了,有的成勞模了,只有父親還是父親。兒子心疼。

但是父親想的是,當官有什麼好呢,當官雖說不一定不為群眾辦事,但是不當官的自己,一定可以更好地為群眾辦事。父子走在路上,父親大多數時間走在後邊,小心的照看著;兒子闊步的走在前,想顛覆“父權”,做領頭羊。但是到了村子裡,又是父親主動走到前面去,跟鄉親們自豪地重複著,我兒子。父親跟在鄉親們面前,介紹兒子時,兒子在畫面的中間,而父親卻在一側,甚至比兒子都矮了一頭。

電影《那人那山那狗》,我願為你經歷生死,但我閉口不提

隨著父親為兒子保駕護航,父親為兒子打點上下,含蓄而深沉。路,是距離,也是通道。父親和兒子總是隔著老遠的走著,因為實在尷尬,就連在路上偶爾有交流,都很少回頭。但隨著父子倆感情的迴歸,走在路上的距離,也越來越短,最終這條路,成為了溝通父子的通道。影片中,父親和兒子的交流,是沒話找話和有話不能好好說的典範。家長和孩子之間,模式總也逃不出這樣。

電影《那人那山那狗》,我願為你經歷生死,但我閉口不提

可是長輩關愛孩子,孩子心疼父母,卻不知道怎麼的話一出口,就成了“嫌棄”。彷彿有拌嘴的日子,才長遠。本來都不善於表達,不拌拌嘴,這日子就過得太平淡了。父子間的報喜不報憂,父親竟然不知道孩子脖子上的疤,是孩子不讓母親告訴父親;兒子不知道父親曾經經歷過生死,是父親主動避而不提,兒子心疼父親,埋怨這路真不是人走的,“埋怨”父親從未提及,父親回懟,你也沒問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