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岁月,武进人的中医院迎来而立之年


三十载岁月,武进人的中医院迎来而立之年


光阴荏苒,岁月流金,今年是武进中医医院医院值得铭记的一年——建院30周年。

30年,对历史长河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对武进中医医院而言,30年的砥砺前行,却是一段春华秋实、一路探索、不断腾飞的奋进史。从起步初期仅有一个小院落、几间矮平房,百来个医护人员的县级医院,发展到目前的服务覆盖100多万人口,科室设置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学术平较高,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武进中医医院一页页记载着沧桑巨变的奋斗史,谱写着医院的发展篇章 ,一级级不断向上的台阶,镌刻着武进中医医院人的精神与信念,追求与梦想。三十载岁月,见证了武进中医医院发展的奇迹,成就了武进中医医院崛起的辉煌。


三十年前,武进终于有了一座中医院


历史的指针回拨到1989年4月29日,在原湖塘中心卫生院的简陋的大礼堂内,百多名原湖塘中心卫生院医职人员与原武进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汇聚一堂,召开了“武进县中医院成立大会”。会上,由武进县县委书记蒋惠良、副县长童方云为医院授牌;常州市政协副主席著名中医师屠揆先、武进县县委书记蒋惠良、副县长童方云为中医院成立暨新病房大楼落成剪彩。至此,医院的体制全面升格为县级医院,从那一天起,武进中医医院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序幕徐徐拉开。

武进县中医院的成立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早在清末民初,就有“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之说。清代光绪年间,即有名扬常武地区的中医师王芝文在镇上行医;民国年间,著名中医外科医师卞伯岐,中医内科医师陈乾初、周寿民、中医内幼科医师林德民、产科陈惠群和西医壮利民先后在镇上施诊,为湖塘地区积淀了较为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20世纪50年代,在当地政府扶持下,1953年3月成立了湖塘联合诊所,陈乾初、周寿民等湖塘名医纷至麾下。同年8月成立何留联合诊所,由林德民主诊。1954年4月,成立湖塘牙病诊所。1957年,何留诊所、湖塘牙病诊所并入湖塘联合诊所,更名为湖塘中心联合诊所,人员增至34名,其中中医16名。诊所继续保持中医诊疗的传统特色,林德民主诊的中医儿科,陈乾初、周寿民主诊的中医内科在常武地区享有较高声誉。

1958年10月,湖塘中心联合诊所更名为湖塘人民公社医院,医务人员增至43名,与此同时,其规模也有了明显的扩展,下设了周家巷、聚湖、马家巷等八个保健站,服务范围辐射至整个湖塘及周边地区。

70年代,随着湖塘镇区人口迅速增长,有关部门决定对医院易址新建,1976年10月20日,更名后的湖塘中心卫生院在湖塘镇西南部的武宜路西、人民西路南正式开业。新建的医院占地达到了3862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66平方米,设置中医内科、西医内科、中医儿科、五官科、x光室、心电图及超声波室、化验室等较为齐全的门诊及辅助诊疗科室,规模设施及综合实力列区级中心卫生院之首。

20世纪80年代,湖塘中心卫生院迎来了第一次发展机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县建立一所县级中医院”的要求,湖塘中心卫生院成为创建县级中医医院的对象。

1986年,武进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湖塘中心卫生院的基础上筹建武进县中医院,县财政局分三次财政拨款共65万元投资建造中医院病房大楼。三年后,也就是1989年4月29日,武进中医医院的前身,也即武进县中医院正式成立,同日建筑面积3582平方米的新病房大楼正式启用。是年,全院职工总数176人,床位100张;年门急诊总量169244人次,年业务总收入289.59万元。武进,终于有了一座属于武进人民的中医院。

把握多次机遇,医院飞速壮大

武进县中医院的建成,提升了武进的整体医疗水平,而90年代中期前后武进撤县设市以及城建总体规划制定等一系列“大动作”,则让医院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中医院的规模飞速地壮大。

1993年,武进县政府机关搬至湖塘镇。1994年,以湖塘镇为依托的《武进县县城和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出台,该规划明确,在重点建设好一中一西两家医院的同时,优先建设中医院。1995年6月,县财政拨款600万元,门急诊大楼奠基动工。同年,随着武进撤县设市,医院也随之更名为“武进市中医院”。

2000年,在武进市政府的协调下,武进市教师进修学校10789平方米旧址转让给了医院。医院将此区域规划为生活区,建造了新食堂和职工集体宿舍,后勤仓库和绿化休闲区。2002年,武进撤市设区,医院再次更名为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2004年3月,医院11层住院大楼竣工,面积17093.84平方米,该大楼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设备先进,成为医院的标志性建筑。

2006年,原4层病房楼扩建改造为内科楼,设4个病区。全院调整为11个病区,核定床位400张。2007年5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创建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2007年11月,武进区卫生局核定医院床位600张,医院实际开放病床551张。

2013年,医院再次迎来发展机遇。作为武进区2013年经济和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之一,武进中医医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正式开建,该项目总投资3.9亿元,建设用地位于武进中医医院住院楼西侧。

而今年,伴随着医院的三十年院庆,这幢总建筑面积67957平方米的大楼将正式对外开放,它包含1幢19层综合大楼、4层门诊楼、5层医技裙楼,门诊大楼特设有省名老中医药工作室1个、常州市名中医工作室2个,住院病床位将在原来基础上增至900张,大楼建成后不仅能全面提升医院服务环境,还将大幅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医教研水平,对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才和科研构成了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规模的扩大让医院发展的骨架更加强健,那么医疗质量的提升则扎实地提升了医院的内功,让医院具备了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在武进中医医院,以提升医疗质量为目的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早在上世纪创立伊始就形成了传统和惯例,近年来,医院更是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佳绩,快速形成了医院的特色专科和优势学科,增强了医院核心竞争力。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医院名中医周寿民、林德民响应政府号召,先后带徒10余名,为医院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在50年代末人民公社医院时,医院开始承担大队卫生员的业务培训。1989年武进县中医院成立后,医院开始接受卫校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1996年,医院成为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实习基地。

2007年,在医院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后,全院有25名医务人员被聘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人才培养的气候逐渐形成,随之带来的是科研的突破。

1998年1月,医院首例科研项目《降脂抗氧化合剂对血清OX-LDL的降脂作用的临床研究》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局立项,2001年获得武进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填补了医院科研史上的空白。此后,科研的捷报纷至沓来。

人才、教学、科研等各种“元素”的出现让医院的活力大大增强,一些新技术、新项目则受到了医院的重视,一些重点专科、特色专科被孕育出来。

仅仅在2018年,医院就开展了19项新技术新项目,如: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挖除术、膀胱镜/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蜡疗结合中药散剂外敷治疗卒中后偏瘫侧肩痛、脐针疗法治疗头痛等。医院麻醉科开设了疼痛门诊,成立了无痛中心。内分泌科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在常武地区独家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局部免疫抑制药物注射桥本氏甲状腺炎。

类似这些新项目和新技术的上马,使医院的专科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医院骨伤科被确定为“十二五”国家重点专科培育单位;儿科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国家级农村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心血管病科、骨伤科、肾病科为常州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理疗康复科被确认为国家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单位。2018年12月,康复科、肛肠科、肺病科和脑病科入选十三五常州市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屡屡取得突破的专科建设,证明着医院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持续攀登的力量。

未来将把中医药事业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武进中医医院建院30周年。三十载春华秋实,镌刻了武进中医医院的历史印迹;三十载励精图治,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华章。

自1989年4月29日武进中医医院在湖塘中心卫生院的基础上成立。全体武中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甘洒热血、奉献青春,一代接着一代奋斗,从不足百名医护人员发展成今天员工超千人的以中医为特色、中西医并重的综合医院,在地方上享有盛誉。

多年来,医院通过师带徒、名老中医工作室、首席专家工作站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批中医药科技人才,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安全、深化优质服务上创出特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优质健康医疗的需求。同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精准帮扶活动。先后与洛阳卫生院、成章卫生院等8家基层卫生院建立医联体,开展冬病夏治、秋冬养生膏方、中医药科普巡讲等中医药文化服务,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免费义诊和援疆援陕工作。年服务患者人数约8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经过30年的发展,武进中医医院已成长为一所科室设置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较高、集中医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乙等中医院。

岐黄医道,无惧岁月。三十年筚路蓝缕,三十岁风华正茂。武中医人将以此为契机,在未来的追梦路上,不骛于虚声,不懈于奋斗,不驰于空想,继续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群众满意、中医特色优势明显、技术服务水平一流的现代化中医医院,不断构筑三级医院建设的新高地,开创一个砥砺奋进、创造奇迹、日新月异的新局面,让武中医人梦想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刘劲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