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治虫用鐵臂阿童木給日本動漫確定框架,後來者都被困死在裡面

手冢治虫是日本戰後動漫產業的開創者之一,因為其突出的貢獻而被尊稱為“漫畫之神”。在手冢治虫的諸多作品裡,國內動漫愛好者比較熟知的可能是《鐵臂阿童木》。1981年,中央電視臺引進播出這部日本動畫片,成為無數國內動漫愛好者的美好回憶。

手冢治虫用鐵臂阿童木給日本動漫確定框架,後來者都被困死在裡面

手冢治虫的《鐵臂阿童木》在日本具有至高地位,可以說是開天闢地的一部作品。手冢治虫幾乎是用這樣一部作品,奠定了日後繁榮興盛的日本動漫產業鏈的基本框架。但與此同時,許多後來的日本動漫創作者也都被禁錮在這個框架裡,成為日本動漫發展的桎梏。

鐵臂阿童木的諸多開創

1963年,“漫畫之神”手冢治虫以自己創辦的蟲製作公司,製作了52集的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這是一部在當時震動業界的大手筆,開創了諸多日本動漫的第一次。

手冢治虫用鐵臂阿童木給日本動漫確定框架,後來者都被困死在裡面

在《鐵臂阿童木》誕生之前,日本動畫片基本都是動畫電影,也就是劇場版動畫,在電影院公映,靠票房來盈利的一種動畫製作模式。而《鐵臂阿童木》在製作之初,就是瞄準了當時正在崛起的電視業,確定了通過在電視臺播放,靠吸引電視臺廣告贊助來盈利的模式。所以,《鐵臂阿童木》開創了電視動畫這一新領域和新模式。

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是根據手冢治虫在1952年開始連載的科幻漫畫改編而來,這也開創了日本人氣漫畫改編為動畫的潮流。此後漫畫與動畫的發展逐漸合流,人氣漫畫往往作為動畫的原作或故事的腳本,漫畫的動畫化,又使得漫畫藉助於動畫得到了進一步傳播。漫畫與動畫日益融合成為這一時期日本動漫產業顯著特徵之一。

手冢治虫用鐵臂阿童木給日本動漫確定框架,後來者都被困死在裡面

人氣漫畫改編長篇電視動畫,通過電視播放擴大受眾影響力,然後售賣周邊產品。可以說,手冢治虫推出《鐵臂阿童木》之後,日後日本動漫產業鏈的基本形態就已經初具雛形了。之後,大量電視動畫的製作播出造就了日本動漫的興盛,可以說都得益於手冢治虫開創的這一電視動畫模式。

不過,對於這一模式的評價卻譭譽參半,早期動漫業界對此評價頗高,但隨著產業不斷髮展,業內人士對此批評頗多,尤其是另一位動畫大師宮崎駿更是直言手冢治虫害慘了日本動畫。

廉價模式下固化的日本動畫風格與產業

許多動漫愛好者對於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的風格津津樂道,充滿魄力的想象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規模宏大的世界觀,構成了日本動漫的特有風格。

然而,這種獨有的日本動漫風格除了是日本文化和動漫業者不斷摸索的產物之外,其實也是受制於手冢治虫通過《鐵臂阿童木》開創的電視動畫模式。

手冢治虫用鐵臂阿童木給日本動漫確定框架,後來者都被困死在裡面

手冢治虫開創的這種電視動畫模式,其實是一種廉價製作模式。因為當時電視臺採購動畫的價格很低,電視廣告贊助商對於新興的電視動畫也比較謹慎,因此《鐵臂阿童木》當時的單集製作成本十分有限,為了降低成本爭取利潤空間,手冢治虫搞了一個迥異於當時主流動畫製作的廉價模式。

當時動畫片的製作和電影一樣,也是以每秒24幀拍攝,因此動畫片每秒需要製作24張原畫。美國動畫霸主迪士尼當時製作的主流動畫片,也至少要求每秒12張原畫,然後每張原畫重複拍攝兩次,實現每秒24張原畫。以此推算,一部時長達90分鐘的完全動畫片,至少需要12張×60秒×90分=64800張原畫。由於當時沒有電腦製作,全部依賴手工繪畫,所以成本高昂。但同時,它也具有人物動作和性格細膩,細節完整逼真等優點。

手冢治虫用鐵臂阿童木給日本動漫確定框架,後來者都被困死在裡面

手冢治虫當時沒有那麼多預算,為了節省成本,動了很多心思。比如,人物講話就用兩張原畫,一張開口,一張閉口,然後交替穿插使用,實現人物講話的動畫。通過不斷想辦法重複利用,手冢治虫愣是把動畫片每秒的原畫數量壓縮到了8張。這樣一來,時長90分的動畫片,只需要8張×60秒×90分=43200張原畫,大大降低了製作經費。

這樣做的後果,導致動畫片的畫面不夠細膩傳神,為了彌補這個缺點,動畫的製作軸心轉向作品的故事性和世界觀的傳達。然後,日本動畫裡大量採用人物靜態特寫,兩個人物之間的決鬥,也以渲染氣氛,然後一擊解決戰鬥。這種帶有鮮明日本特色風格的動畫,其實也都是受制於製作經費,只能採用靜態原畫來達到動畫效果的產物。因為,如果是大量動作動畫,勢必要製作大量原畫,直接導致製作成本上漲。

宮崎駿大罵手冢治虫

手冢治虫開創的這種廉價動畫模式,提高了動畫生產速度和產量,拉開了日本電視動畫製作規模化生產的時代序幕,也構築了日本動畫繁盛的基礎。

手冢治虫用鐵臂阿童木給日本動漫確定框架,後來者都被困死在裡面

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模式的弊端也不斷顯現。廉價動畫模式下,動畫製作公司始終受困於經費,由於電視臺網的強勢,動畫製作公司沒有辦法提高製作成本,使得動畫製作公司的盈利狀況和動畫從業者的薪資收入一直得不到改善。當前日本動畫從業者的平均薪資甚至還達不到日本國民的平均收入。

這樣長期持續下來,導致整個動畫業界進入死循環。動畫從業者收入偏低,人才不斷流失,進一步導致動畫製作水平不斷下降。這些年,日本動畫的現象級爆款作品不斷減少,反而不斷把以前的經典作品龍珠、聖鬥士星矢、美少女戰士、魔神英雄傳等拿出來炒現飯,就是明證。

手冢治虫用鐵臂阿童木給日本動漫確定框架,後來者都被困死在裡面

所以,動畫大師宮崎駿很早就看出這個弊端,並指責手冢治虫的廉價模式毀壞了日本動畫的根基。宮崎駿自己則走上了另一條不同道路,以高投入製作精良的動畫電影,以高品質贏得高額利潤。

宮崎駿用自己的努力和吉卜力一起開創了另一種動畫製作模式。不過能像宮崎駿一樣成功的還是少數,大量日本動畫仍舊沿襲著手冢治虫的廉價模式在運行。

“漫畫之神”手冢治虫一手開創了日本電視動畫的繁榮,但他確立的模式和框架,如今也成了制約日本動漫發展的桎梏。

我是@66號6樓 6哥,帶你用不一樣的視角看動漫!

如果您覺得內容不錯,請高抬貴手,給6哥多多點贊,多多評論,多多轉發,多多關注。小編感激不盡,在此跪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