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你感到人生無望,心灰意冷,壓抑沮喪,總而言之如果有各種不開心,請看看以下兩段文字:

原始單細胞生物的繁衍生存,它的裂殖方式呈現為幾乎是無生不死的“穩”態,他們的自養或簡異養方式呈現為幾乎是分子或離子置換的“死”態,因此他們無需悲喜交加,以至於一驚一乍,更無需意志堅毅以至於奮不顧身。

後生生物,尤其是高等生物的生存繁衍形態,完全沿著食物鏈的層級覓得自身特定的果腹之物,必須在身外另找延續後代的母體或父本,而且還必須忍受“生死輪替”的苦難,方可保持獨立的永存,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能不志堅毅昂,怎能不激情燒身,又怎能不哀樂無涯呢?

所以海洋裡那些低等的細菌和魚類,他們的生存狀態很穩定,基本上不會產生抑鬱症這樣的病,而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隨著不斷向前“進化”,會產生這樣那樣始料未及的怪病,無論是生命個體還是社會族群,都會越來越不穩定,而是逐漸“失存”,從而盲目而徒勞無功地“補救”而進一步“失存”。

以上的這些,並不是鼓勵在不開心不快樂的時候繼續活得像蠕蟲一樣,也並不是讓自我感覺“高等”的情況下,繼續燃燒……

因為世界原本就是這個樣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