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需要“巧言令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排名第一的是“說話不算數”,佔43.6%。有98%的家長曾用“謊言”達到逼迫孩子就範的目的。臨床上,隨父母前來我院心理門診就診的孩子和撥打心理援助熱線的青少年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表露出對父母的不信任。

教育不能靠蠻力,如何能在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當中,既擺平孩子,又營造出溫馨和諧的親子關係呢?不是所有的“謊言”都會造成信任危機,“善意的謊言”是術,“坦誠溝通”是道。常規教育無效時,試試另闢蹊徑,“套路”孩子未嘗不可。

善意的謊言作為一種策略可以運用,但度一定要把握好:

1.不以恐嚇為目的。以嚇唬換來的孩子聽話,往往以孩子的自信心與安全感喪失為代價。

2.不以搪塞為目的。當孩子問起父母一些難以解釋或難以啟齒的問題時,如果為了矇混過關胡編亂造搪塞孩子,久而久之會喪失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3.不以懲罰為目的。當孩子犯錯時,或者為了預防孩子犯錯,會設定一些懲罰,起初這些懲罰會比較有用,時間久了不僅會失效,反而會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4.以圓滿的邏輯為前提。確保孩子不受挫的同時,也不會破壞親子之間的信任感。

5.以促進進步為導向。當孩子的表現不盡人意時,用善意的謊言鼓勵、支持他,孩子就能獲得更多成長的力量,會真的向著這些期待發展,成為更優秀的人。

教育孩子,任重道遠,好好學習,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