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資金“借道”進入房地產炒作

房住不炒是我們這幾年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根基,雖然國家出臺三道紅線,央行又把貸款審批權限收回。可是,只要房價有國家的背書,現有的任何調控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撓撓癢。

當前,咱們中國的經濟除了房子就是房子。在2020年,雖然我們是唯一GDP正增長的經濟體,可是扣除經濟房地產上漲的部分,我們的消費下降了3%以上,零售銷售額是下降的。這反映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製造業為核心的企業群體的生存狀況並不理想。

警惕資金“借道”進入房地產炒作

作為與房地產同樣具有產業鏈長,相關產業多的汽車製造業,已經連續不景氣3年多了,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消費業正處於下降過程中。CPI數據顯示,如果扣除豬肉價格的影響是下降的。國內的旅遊、餐飲、娛樂和影視的消費數據慘不忍睹,製造業也因此萎靡不振。可以說,我們的經濟正面臨著最為危急的時候。

警惕資金“借道”進入房地產炒作

當前,經濟形勢不好,美國有大量印鈔,很多資金都會流入中國。這些資金進入中國後一個進入到股市,另一個就是樓市。很多表面上看到的實體經濟的資金,轉個彎也進入到股市和樓市。資金進入到房地產炒作是一個很難控制的趨勢,股市沒有國家和政府的背書,而樓市有。樓市不能暴漲,也不能暴跌。在中國房子比人多的前提下,防止暴漲是假,防止暴跌才是房地產調控的真正目的所在。

警惕資金“借道”進入房地產炒作

在企業炒房團、地方政府和大戶聯手之下,最後剛需成為了最後的接盤俠。在2020年裡,由於失業和破產導致很多人已經沒有經濟能力來支撐房價。棄房斷供數據塊成為各個銀行的機密。在當前,中國有多少房子棄房斷供,應該已經成為了國家機密。但是,我們可以從法拍房數量的增加可以見到一斑。

在炒房熱點地區,個人破產製度也正式提上日程。按照法律,如果是有限公司情況下,公司破產最多以公司認繳為限制。絕大多數個人破產都是與炒房相關,越是炒房熱點地區,個人因買房破產的數量在逐漸增加。2021年1-2月份,棄房斷供的房源會逐漸出現在法拍房的拍賣場上。

在當前,一方面源源不斷的資金從各種渠道進入到房地產領域,另一方面又有不斷的因炒房破產的案例頻繁出現。房子正在成為獵殺普通民眾財富的絞索,在房子比人多的情況下,房地產泡沫破裂趨勢是很難用人力能扭轉的。各國央行放水,如果不能拯救實體經濟,而進入到房地產炒作的無底洞,會帶來更大社會危機和動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