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依 蒲丹同“橙”

蒲江,一座頗具山水人文特色的開放城市。

丹稜,一座充滿活力與生機的魅力新城。

一座長秋山,相依南北;一條檬子河,潤澤蒲丹兩縣。

蒲江,古屬益州,是宋代理學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將李家鈺的故鄉。其位於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匯處,屬成都“半小時經濟圈”,有著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等諸多榮譽。

丹稜,古稱齊樂郡,是中國大雅文化的發源地,南宋著名史學家李燾、清代著名文學家彭端淑的故鄉。其地處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屬“成都1小時經濟圈”,有著全國首個農村生態文明家園建設試點縣、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等稱號。

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似,兩縣發展各有芳華。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的重要節點,縣域間如何做好同城文章,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蒲江縣和丹稜縣都作了深度思考,並且給出了步調一致的堅定答案:彼此相通,“橙”心“橙”意,共建川渝晚熟柑橘產業集群,打造全國最大晚熟柑橘基地。

起于山水

傾力“謀”果 “橙”就農業新畫卷

蒲江 以“橙”相邀繪藍圖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4月的蒲江,桔橙香味與花香縈繞,全城瀰漫著濃郁的橙子味道。

蒲江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加上地貌類型中,丘陵佔67.35%,為柑橘產業發展創造了天時地利條件。

山水相依 蒲丹同“橙”

蒲江鄉村美如畫。

20世紀60年代末,蒲江縣就開始引進、選育和發展柑橘。經過多年發展,柑橘產業已成為該縣農業重點支柱產業,為果農增收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蒲江縣柑橘總面積25萬畝,2020年投產面積22.5萬畝,產量37.1萬噸。有橙、柚、寬皮桔、雜交柑四大類共10多個品種,涵蓋早、中、晚熟品種,每年8月至次年6月均有鮮果上市。

以“橙”相邀,共繪柑橘產業發展藍圖。蒲江縣按照“全縣一盤棋”戰略部署,縱深推進農業農村產業革命,緊扣“農”字出實招,立足柑橘產業特色,發揮優勢,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形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三農”發展新格局。

丹稜 以“橙”為媒做文章

眼下的丹稜,正是收穫的季節。走在丹稜的鄉村,一株株桔橙樹遍佈山野,果實累累。

丹稜縣地處北緯30°,山清水秀,四季溫和,土壤肥沃,被認定為晚熟柑橘最佳適宜產區。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至今,該縣成功走出了“種出好果子、形成好產業、創出好名氣、實現好收入”的特色發展路子。柑橘產業已成為當地果農增收的強大引擎,更是該縣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截至目前,該縣柑橘種植面積達18萬畝,從業果農8萬餘人,果農70%以上的收入來自柑橘產業。

山水相依 蒲丹同“橙”

丹稜古村覓鄉愁。

以“橙”為媒,做大柑橘產業文章,丹稜以產業強縣思維謀篇佈局。該縣堅持以“質量興農、效益優先、綠色導向”為主線,以實現農民就業增收為核心,標準化、規模化、商品化、品牌化、信息化“五化”並進,引導優勢產業合理佈局,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桔橙產業基地建設,全力打造技術精準、管理精細、服務精心的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精品典範。

忠於品牌

一舉“橙”名 晚熟柑橘享譽全球

蒲江 品牌引領大發展

品牌發展是縣域經濟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做強“蒲江雜柑”柑橘品牌,是蒲江縣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

“蒲江雜柑”2005年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華名果”。2006年,蒲江縣被評為全國優質雜柑基地;2008年,蒲江縣獲評中國優質雜柑之鄉、全國“興果富農”百強示範縣;2009年,中國柑橘年會在蒲江縣舉行,會上,該縣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全國柑橘二十強”。

作為“蒲江雜柑”中的優秀代表,“蒲江醜柑”頭年四月開花、次年三月成熟,口感佳,於2015年成功取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並連續多年獲得“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榮譽稱號,品牌價值達到85.61億元。

如今,憑藉良好的品質與品牌美譽度,“蒲江醜柑”不僅遠銷北京、上海、深圳,還先後出口新加坡、北美及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丹稜 品牌實現“橙”色夢

丹稜縣被譽為“中國桔橙之鄉”,有全國最大的優質不知火生產基地。桔橙已成為該縣對外輸出的“金字招牌”。

丹稜縣率先在全國制定了《不知火桔橙生產技術規程》生產標準和《丹稜不知火桔橙》產品標準。丹稜桔橙優勢明顯:標準化水平高、基地規模大、生產週期長、綜合品質優、消費者反響好。

2020年,丹稜桔橙第4次躋身中國區域品牌百強榜,品牌價值達48.25億元。而今年2月,國家質檢總局通過了“丹稜不知火”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這是丹稜桔橙品牌發展史上的又一次跨越。

同時,丹稜縣還積極對接全國各大城市,邁步“走出去”。該縣已連續7年赴成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舉辦丹稜桔橙推介會,擴大品牌宣傳力。如今,丹稜桔橙的主打產品不知火更是火遍全國,銷往全國30多個省、市,並走出國門遠銷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精於深耕

“橙”心開拓 “橙”意律動擁抱未來

蒲江 做精產業強優勢

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經營、品牌化發展,多年來,蒲江縣在柑橘產業發展方面精耕細作,夯實了產業邁向更高層級的基礎,發展模式也從單一的產品輸出轉變為多元化的技術輸出、管理輸出、模式輸出、產業輸出等。

一個產業就是一個鏈。在蒲江,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被擺在了重要位置。為做精做強柑橘產業優勢,蒲江縣不斷優化品種,實施標準化生產,提升果品質量,確保果品安全。同時,實施以增施有機肥、培肥土壤地力、生物物理防治病蟲害、疏花疏果定量生產、單果套袋薄膜覆蓋為主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建設了一大批綠色、有機生產基地。

為進一步推進產業發展,今年,該縣還創新發布了《晚熟柑橘種植技術規程》,制定了該縣柑橘標準化園地設計、栽植、施肥、病蟲防治、修剪、疏果、採摘、貯運等生產管理技術規程。

丹稜 做優產業擴鏈條

有著豐富柑橘種植經驗的丹稜,早就將產業鏈延伸提上了日程。該縣突出“三大業態”,狠抓柑橘冷鏈倉儲和加工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拓展開發市場服務業,推進農業一產向二三產業自然延伸,發揮鏈條環節“小細胞”作用,打造丹稜桔橙全產業鏈。

為打造桔橙總部經濟,丹稜縣強力抓好“三品工程”(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打造省級物流集配中心、水果交易中心、種苗繁育中心、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職業農民培訓中心“五個中心”,整合桔橙產業大數據平臺、桔橙博物館等,發展集產、學、研為一體的綜合性總部經濟,牢牢佔據成都大都市區晚熟桔橙產業中高端市場。

如今,在丹稜,從品種培育、良種繁育到技術推廣、農資配送、產地初加工,再到冷鏈物流、電商營銷,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合於發展

彼此相通 共築交界地帶發展夢

蒲江 嫁接文旅促振興

近年來,蒲江縣圍繞“美麗蒲江·綠色典範”發展定位,堅持以“綠色化+”為主題,以建成“川藏鐵路第一港、國際生態公園城”為統攬,以“美麗經濟”為抓手,全力打造“天府旅遊名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不斷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

山水相依 蒲丹同“橙”

蒲江文旅融合發展好。

對高速發展中的蒲江而言,“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如同一把“金鑰匙”,正在開啟全域旅遊發展的新引擎。該縣依託現有的資源稟賦,圍繞蒲江河谷生態旅遊、臨溪河文化旅遊、甘成路農業旅遊三個發展帶以及三湖一閣、長秋松林、明月邛窖、西來古鎮、成佳茶鄉、臨溪橘園、溪谷白鶴、櫻桃花海八大景觀,規劃實施全域旅遊設施提升工程,全力構建交界地帶全域旅遊新的增長點。

在文旅發展方面,蒲江縣按照“要素集中、產業集聚、企業集群”功能區理念,先後建成以柑橘、獼猴桃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茶葉為主導產業的成都市五星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園區為載體,嫁接文旅,形成集聚效應,實現新一輪跨越發展。

丹稜 優化佈局促共贏

融入成都是眉山的戰略之舉,更是丹稜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對丹稜而言,生態是最好資源、文化是獨特標籤、區位是有利條件、文旅基礎是有力抓手。近年來,該縣牢牢鎖定“成都都市圈美麗經濟示範區·大雅幸福新家園”總體目標,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指導,大力實施“美麗生態+”行動,把美麗、生態、文化、風景、鄉愁轉化成產品和生態鏈,將美麗資源變為美麗經濟,全面優化佈局,助力農商文旅體互融互促。

山水相依 蒲丹同“橙”

丹稜鄉村旅遊勁頭足。

去年7月,蒲江、丹稜舉行了同城發展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為兩地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按下“快進鍵”。兩地將在幹部人才、公共服務、交通、商務會節、文化旅遊、鄉村振興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山水相依,蒲丹同“橙”。作為成眉同城發展交界地帶的兩縣,正以柑橘產業為切入點,在文旅、政務、項目等方面相通相融,不斷加強溝通交流,構建“1+1>2”的區域發展新格局。(王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