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公主”變“乞丐”,媽媽大鬧幼兒園的背後,有你忽略的真相

米林媽媽本來最近在幼兒園成了“名人”,但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兒,原因是她把老師得罪了!原本端莊大方的媽媽為何會這樣呢?事情得從上星期說起。

“哇~~~”米林一見到來接自己的媽媽,馬上大哭起來。再一看孩子臉上身上,全是各種五顏六色的塗料,簡直就像街邊的乞丐,看到一向被自己捧在手心裡的小公主變成了“醜小鴨”,聯想到最近媒體報道老師虐待小孩子的事件,整個人都不好了,心想孩子肯定被欺負了。


由“公主”變“乞丐”,媽媽大鬧幼兒園的背後,有你忽略的真相

圖片來源於網絡


米林媽媽馬上就衝到老師辦公室,情緒激動地指著老師大罵“沒有愛心,沒有耐心你當什麼老師?把我女兒欺負成這樣算什麼?叫你們園長過來,叫你們老闆過來!今天這事不給我說清楚沒完!”

此時正值放學時間,很多家長們一聽,都順著聲音跑過去看個究竟,一看到小米林的樣子,大家都很驚訝,也跟著米林媽媽一起“聲討”起老師來。老師是新來的,也就才二十歲左右的小姑娘,哪兒經得起這樣一幫媽媽們的指責,她莫口難辯。只得在那裡流眼淚,直到後來園長過來,才弄清楚緣由。


由“公主”變“乞丐”,媽媽大鬧幼兒園的背後,有你忽略的真相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來那節課是無主題塗鴉課,主要目的給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但是在家一向被“嬌慣”的小米林待著不知從何下手。其他小朋友就幫她出主意。

大強拿來綠色的顏料說:“米林,你可以畫個青蛙呀,蹦蹦跳跳好好玩!“

梓奕拿來紅色的顏料說:”米林,你畫朵花吧,這樣戴在頭上好美!”

小麗拿來棕色的顏色說:“米林,你也可以畫松鼠,好可愛!”

一下子來了好多小朋友為她出謀劃策,熙熙攘攘中,誰不小心摔了一跤,全部人的顏料都倒在了米林的身上,大家又幫忙去擦,沒想到越擦越髒......

這下輪到米林老師不好意思了,她忙給老師道歉,是自己過於心急,沒有弄清楚。但名聲卻傳開了,大家都知道她有一個爆脾氣和一個玻璃心的女兒。


這種玻璃心,簡單點說,就是“沒主見”。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通常會形成優柔寡斷、易受暗示的不健全性格,俗稱“

依賴型人格”。

那麼米林為什麼會如此沒有主見呢?從媽媽問都不問下孩子,直接衝向老師這點就可以看出來,孩子在家裡應該也是沒有受到過“尊重”的。有可能在家的時候凡事都大人做主說了算,從不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

我們現在認識到主見對於孩子的重要性,那家長具體要怎麼做呢?


方法一、讓孩子決定自己的事情

父母最忌諱的就是我是大人,什麼都我對,從來不給孩子做決定的機會。

1、對於小點的孩子,可以從每天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菜,買什麼玩具開始,讓孩子自己選擇她所喜歡的,大人不要橫加干涉。可以參考但不限於以下事情:

(1)決定今天穿什麼衣服;

(2)決定自己梳什麼髮型;

(3)決定自己毛巾的花紋;

(4)決定自己牙刷的顏色;

(5)決定用什麼味的牙膏;

(6)決定喝牛奶還是橙汁;

(7)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具;

....................

由“公主”變“乞丐”,媽媽大鬧幼兒園的背後,有你忽略的真相


2、對於大點的孩子,家裡房間的佈置,傢俱的擺設等等都可以徵求孩子的建議。比如我昨天做小視頻就“請教”我12歲的大女兒,她給出了不少建議給我,讓我學到很多,她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千萬別用自己的眼光去代替孩子,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審美跟我們中年少年可能有很大差距,不要否定,尊重她。像我女兒自己買的衣服,我感覺真的很難看。最開始那次看到便數落了她,結果可想而知。幸好那天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我們對某人懺悔,我便帶著女兒衝上舞臺,當著百人的面跟她道歉!並肯定了她。

後來再不敢輕易“批評”她的著裝,即使要吐槽,也是用開玩笑的口吻。請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去愛!


由“公主”變“乞丐”,媽媽大鬧幼兒園的背後,有你忽略的真相


方法二、用啟發性的問句代替命令(多啟發,少命令)

例:那天中午吃飯時,小妞在盪鞦韆,奶奶和爸爸叫了她都沒反應。

我:寶貝,好玩嗎?

妞:好玩啊!

我:爸爸和奶奶都在吃飯了,要不要去吃飯啊?

妞:你還沒去吃,哥哥還沒吃。

我:那你是現在去吃還是玩會兒再去吃啊?

妞:玩一會兒。

我:那玩多久呢?

妞:玩五分鐘。(她伸手手)

我:五秒鐘啊?好。你數還是我數?

妞:你數。

我:一,二,三,四,五。

剛一數完,妞就自己跑去餐桌了。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方法三、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很多時候孩子剛一張口,就被大人否定“你怎麼這樣?”“你整天就只知道XX”,生生地給咽回去了。長此以往,孩子哪裡還有表達的慾望呢?

(1)聽孩子把話說完;

昨天吃飯的時候,小女兒跟奶奶說了一句“那我就踢你一腳!”我本來想訓斥她“不懂禮貌”,但停了一下。她繼續說”玩遊戲啦“。我很慶幸自己停了一下,不然就又誤會孩子了。於是就接著“誇”她“我就知道我寶寶這麼有禮貌的孩子是不會隨便踢人的對嗎?”她說是啊,我玩遊戲。

(2)多鼓勵,多讚揚;

(3)引導孩子積極自我評價;

(4)反問孩子意見;

(5)配合他的決定;

(6)跟自己比,跟昨天比;


聽孩子把話講完,是父母必須學會的一項本領,必備的一種能力。你認為呢?願每個孩子都能被以“溫柔”對待,以“智慧”對待!

家有三娃,持續學習和踐行家庭教育四年,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關注@寶陽育兒說 ,讓我們做智慧父母,一起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我愛你不止在520##我要上頭條##育兒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