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七年製取消後,臨床八年制將何去何從?

3月1日,教育部官網發佈了《教育部關於公佈 2020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宣佈撤銷 518 個高校本科專業,其中包含南開大學醫學院臨床七年制、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臨床七年制和口腔七年制、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臨床七年制、廣西醫科大學臨床七年制 5 個專業。

臨床七年製取消後,臨床八年制將何去何從?

圖片來源:國家教育部


臨床七年製作為我國醫生培養的主流模式之一存在了長達33年,但隨著我國醫生培養體系的發展和完善,臨床七年制專業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醫學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往大了講是為保障與推動發展國家醫療體系服務,如果落到個人實際是為了更好就業服務於社會。那麼這些醫學生培養模式,分別都存在哪些就業上的優勢與挑戰,我們且來看看。

01 | 臨床七年制

臨床七年制專業雖已取消,但最後一屆七年制醫學生尚未畢業,他們仍面臨著就業競爭。

七年制培養模式的特點是要求本碩融通,把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融合在了一起,其本意是為了能使學生在本科期間本科期間即有對應導師帶教、本科階段即可接觸臨床與科研,因此使碩士培養週期縮短了一年。

但隨著培養髮展,七年制畢業生因為學習時間短,文章出成果也一般,面臨了科研上不如3年制學碩,臨床上不如3年制專業型碩士的尷尬情況,最終在就業上也導致壓力明顯。

加上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改革的深入,由於臨床七年制畢業還需要再進行三年規培,使其原本的培養週期優勢也不再,因而逐漸被「5+3一體化」模式取代。

02 | 「5+3」一體化

「臨床醫學 5+3 一體化」指 5 年本科加上 3 年研究生。後 3 年讀研與規培並行,著重在醫院的各個科室裡輪流見習。三年碩士學習結束後可拿到執醫證、規培證、研究生畢業證、碩士學位證

這一培養模式是近年來優勢最明顯的培養模式,其原因是相較於臨床七年制醫學生還要進行額外3年規培,「5+3」模式畢業後即四證合一,可以直接上崗成為醫生。不僅大大縮短了醫生培養週期,且經過 3 年讀研期間各科室輪轉,其臨床實操能力也有所保障。

這一培養模式對於想要考博的醫學生卻不那麼友好,由於讀碩與規培並行,會更強調臨床,使學生們能夠分配在科研上的精力少之又少。

03 | 臨床醫學八年制

除了「本碩臨床七年制」的培養模式與「5+3一體化」培養模式外,部分高校還有「臨床醫學八年制」培養模式,其與「5+3一體化模式」最大的不同在於這種八年制培養模式是本博連讀,無需考研考博,畢業即可獲得本、博畢業證、學位證、執醫證。

「臨床醫學八年制」培養模式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臨床+科研複合型人才。但經過近年來的實踐,這種培養模式存在與「臨床七年制」類似挑戰:臨床醫學八年制由於學習時間緊湊,多數學生沒有辦法拿到較好的科研成果,與普通培養模式出來的博士相比科研水平顯得較弱

但由於能夠開設八年制的院校基本是國內頂尖院校,能獲得這一模式培養的學生能享受到更豐沛的教育資源。雖然與常規模式下培養的博士相比競爭力稍弱,但與普通醫學碩士畢業生相比,仍然更加具備競爭力,且更加受到醫院的青睞。

為了彌補「臨床醫學八年制」的這一劣勢,個別院校(如南京醫科大學)開始嘗試起了「臨床九年制」等更多新的培養模式。

醫學生就業建議

很難預見,隨著未來醫療體系的不斷完善,國家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還會出現哪些更多更好的培養方式。但基於當下醫學生的就業競爭環境同樣激烈。

我有這麼兩點建議想要送給大家:

1、在讀 7 年制,儘量去轉 5+3 ,畢業後有規培證,找工作會更具備優勢。

2、已經在「5+3」模式下的同學,除了拿到規培證外,更建議多抽點時間做實驗發表 SCI ,畢業後同時具備規培證與文章,無論接下來考博或是找工作,都能更有競爭力。

臨床七年製取消後,臨床八年制將何去何從?

醫職園——爭做更懂醫護的「求職與職業發展」新媒體,定期提供實用的醫生職場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