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登山?這個問題我想對於許多登山愛好者來說,不亞於“人生有什麼意義”這種終極哲學的問題,同時它也是個非常籠統的問題“你不累嗎?登山對人生有什麼幫助嗎?為什麼非得挑戰自己的極限?登山值得耗費這麼多精力嗎?”都在表達它,而答案,每個人都不一樣。
01登山者的答案
自由、成長與理想
“你不累嗎?”
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第一個無氧登頂珠穆朗瑪峰的人,第一個登頂世界上全部十四座八千米級高山的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單人登頂南迦帕爾特峰的人,因一生超過3000次的攀登經歷而被稱為意大利登山皇帝。
登山對於他來說,是藝術也是愛好,山與人的共存,他認為才是登山的關鍵與重點:“登頂世界上全部8000米級的山峰不值得我驕傲;我所有的成功都不值得我驕傲;值得我驕傲的只有一件事,我生存下來了。”
(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 ↓)
關於為什麼登山,他講道:“一個人應該在高山上,在峭壁上,在危險裡成長。登山的原動力不應是理想主義或英雄主義,而且當是一種自我表白的願望。”
而他自我表白的主旨,就是自由:“對我來說,登山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攀登是自由的,是超越所有規則的自由,是探險的自由,是體驗新鮮事物的自由,是洞察人性的自由……對我來說,在攀登過程中想象力比肌肉和鋌而走險更為重要。”
一個人找到了對於自己來說真正的自由,那麼累,就是被無限縮小不值一提的一種的情緒。
(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 ↓)
登山對人生有什麼幫助?
英國人米克·福勒,被稱為登山家中的登山家,和搭檔因攀登四姑娘山么妹峰北璧的夢幻路線而獲得金冰鎬獎。
從十三歲開始登山到20歲展露頭角,再到如今名聲赫赫,登山對他來說,是唯一值得耗費體力與精力的事情,同時也讓他懂得了人生的意義,:“登山教會了我腳踏實地,並告誡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不要試圖譁眾取寵。”
存於自然之中,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但比起自然,人類何其渺小,人類用自己力量登山的方式,就是人成長的方式,腳踏實地才能穩步向前。
(米克·福勒 ↓)
為什麼非得挑戰自己的極限?
中國第一位殘疾人登頂珠峰的登山者夏伯渝,1975年第一次攀登珠峰,把睡袋讓給同伴導致自己凍傷雙腿截肢,到2018年第五次挑戰珠峰成功登頂,他花了43年的時間,珠峰終於接納了69歲的他。
談起珠峰他說道:“珠峰在我心裡很矛盾,我是既恨他又愛他。第一次登就把我的腳凍掉了,我怎麼能不恨他。”
(夏伯渝 ↓)
但比起身體上的傷害,他更在意的則是理想能不能達到:“其實我不怕死,我在登山的過程中已經和死神打過交道了。我惋惜的是,登珠峰的夢想不能實現了。後來我一想,我還活著,我就要為我的理想繼續去奮鬥,去拼搏”
挑戰極限不是因為不珍惜生命,恰恰就是熱愛生命的表現,在只有一次的人生裡,不斷突破自己去達到理想,以不留遺憾的方式,圓滿自己。
(夏伯渝 ↓)
02登山值不值得
只有經歷了才知道
就像“為什麼不登山”一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值不值得,每一個攀登者,都在旅途中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攀登雪山是一項挑戰,挑戰能激發探索的勇氣,突破自我的品格,是攀登的代名詞。
不試怎麼知道,是句老話也是至理名言,你若真想找到你的那個答案,倒不如選座入門級的雪山,親臨其境才知答案。
入門級雪山中,位於雲南的哈巴雪山,是大部分攀登者入門時的首選,哈巴雪山最高峰海拔5396米,到達4000米海拔以前,是地勢較為平緩的上山路,但4000米以後,就是略微陡峭的雪峰,亂石嶙峋有著別樣的美。
儘管有些挑戰的難度,但不代表入門級小白不能成功,哈巴並不需要過多技巧,考驗的更多的是耐力問題,所以選擇哈巴雪山作為入門,是最為合適。
而這裡的風景,更是氣勢磅礴,哈巴雪山與玉龍雪山,隔著虎跳峽相望,宛若極具中國傳統韻味的山水墨畫,無需過多的線條,就能勾勒出舉世無雙的美景,這幅景觀除去大自然的渾厚,同時也極具秀美與藝術感。
如果追求原始純粹的自然生態,哈巴更是不可多得的地方,植物、動物悠閒棲息在這裡,懸巖上垂掛著冰瀑布,仿若為雪山而彈奏的樂章,這樣的風景不值得嗎?
古遠的冰斗融化積聚成冰漬湖,著名的黑海就在這裡,人只要站在湖畔仰天長嘯數聲,周圍就會有細雨紛紛,有時甚至暴雨傾盆,這樣的奇特不值得嗎?
攀登哈巴在登頂之後,身體的疲勞與精神的萎靡,都會變得不值一提,“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地方,雪白的雪山與翻卷的雲海為伴,攀登值不值得,我想你會有個答案。